一是全面加强行业安全监管。市、县两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法履职,加强对辖区有关单位、企业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查找薄弱环节,狠抓督促整改。对存在问题和隐患的企业从严执法,从重处罚,倒逼企业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扎实推进道路运输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二是切实加强源头管理。强化客运站点源头监管,严格按照“三关一监督”要求,严格执行“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及安全告知、安全承诺、夜间禁行等制度。严格落实客货运从业人员培训大纲,提升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强化重点营运车辆的动态监管,严格落实运输企业监控主体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定期通报企业联网联控在线率和监控情况。三是切实提高公路“保安全保畅通”水平。提升高速公路护栏等设施安全防护水平。加强重点路段隐患整治工作,开展急弯陡坡、临水、桥梁等事故易发路段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对国省干线公路中央隔离设施进行调查摸底,对不符合防撞等级的,逐步进行改造升级。加强公路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系统建设,实现对恶劣天气的监测、预警。四是加大道路运输“打非治违”工作力度。督促各道路客运企业加强对营运客车驾驶员的教育管理,从源头上防止营运客车高速公路上下客、超速、疲劳驾驶等行为发生。根据公安部门抄告的查处客运车辆超员信息,进行跟踪处罚,并建立驾驶人违章专项档案,形成隐患排查治理动态监控机制。加强路检路查,交通运输监察机构集中执法力量,锁定国省道、重点县乡道、高速公路主要出入口等重点路段,严查证照不全或过期、超范围从事道路经营等各类严重扰乱道路运输秩序的行为。加大超限超载治理力度,联合公安交警等部门,对途经该市国省道等路段的超限超载车辆进行严管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