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交通发展集团高速公路ETC系统建设

发布时间:2019-06-25 10:16 浏览次数:

项目概况:齐鲁交通发展集团自成立以来,积极贯彻响应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绿色交通省”建设,及时调整、优化、完善信息化顶层设计,以打造“绿色高速公路”为目标,以推进高速公路ETC系统建设为主要方向,通过分批次、有重点地开展ETC车道建设与升级改造,取消鲁苏省界收费站、建设全ETC电子收费站等亮点工程,实现“降本增效”,推动高速公路向绿色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

工作内容与主要工作亮点:

1、ETC车道建设与改造

2016年至2018年期间,齐鲁交通发展集团共新建、升级改造ETC车道310条,涉及18家分公司。其中:2016年ETC车道升级改造包含8条ETC车道、39条ME混合车道共47条车道,新增ETC车道位于荣乌鲁北主线站等7个收费站;2017年共新建、升级改造ETC车道48条,主要为MTC车道升级改造为ETC车道和重点ETC车道升级改造,包括烟台福山等29个收费站;2018年共升级改造ETC车道215条,包括济南郭店等104个收费站。通过三年系统建设,已基本实现集团所辖收费站ETC车道全覆盖。

2、取消鲁苏省界收费站

按照国务院关于“推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部署,山东省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份,按时完成了取消省界收费站的任务。齐鲁交通发展集团具体承担了取消省界收费站鲁苏试点技术方案论证、设备测试等前期准备工作,协助交通运输部完成取消省界收费站鲁苏试点项目相关的测试,组织召开取消省界收费站试点工作会议,并积极参与技术方案的制定;协助省交通运输厅总结试点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化、科学性的解决方案。经过一百多天的艰苦奋战,克服了工期、天气、供电传输、现场条件不合理等种种困难,完成了沈海鲁苏、长深鲁苏、京沪鲁苏三个省界虚拟站的建设工作,新设立ETC门架系统12套,悬臂式标志牌4套,安装调试天线、车牌识别设备、工控机、服务器等设备共计100多套。同时基于CPC通行卡更换及收费运营管理变化,完成269台自动发卡机的更换、493套ETC天线的升级,确保取消省界收费站鲁苏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提前高质量完成了试点工作。

3、建成全ETC智能电子收费站

面向自由流收费,信息集团成立了高速公路自由行研发中心,加强收费系统自主研发与建设能力。2019年4月9日建成全省首个智能电子收费站-滨莱高速淄博西收费站,设置3入7出10条ETC车道,实现了收费站出入口ETC车道的全覆盖。通过在收费站出口匝道处布设匝道自由流系统,对ETC用户进行通行费预交易,交易成功可选择任何车道不停车通行。同时,为满足当前市民多种支付方式的需要,该站还安装了集团自主研发的非现金自助缴费机,支持微信扫码支付、支付宝扫码支付、手机NFC(绑定银行卡)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用户可以选择自助缴费功能,还可以选择手机扫码支付、“高速e行”无感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方式,真正实现无人值守。另外,在收费站前150米还设置了激光雷达监测系统,防止超高超限车辆驶入高速公路。

三、节能减排成效

ETC车道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明显,主要体现在:

1、有效缓解拥堵。在非拥堵状态下ETC专用车道通行率是人工收费时间的1/4,在拥堵状态下,这一时间能够到达1/9。高峰时段,ETC车道通行能力达到人工车道的5倍以上,有效缓解了收费站拥堵状况。在淄博西收费站全ETC车道通行时,一辆车通过时间仅需3秒,而传统收费站单车服务处理时间在20秒左右,流量高峰时通行能力预计将提升5-7倍,通行优势较为明显。此外,ME车道能在ETC车道和人工车道间进行自由切换,能有效调节各种类型车辆的通行效率,解决因ETC车辆不断增加造成的车道拥堵问题。尤其是取消省界收费站后,省界处原有的主线路面收费设施拆除,通过在省界设置虚拟收费站电子收费系统,自动识别车辆信息和通行路径,ETC车辆仍可以不停车驶入和离开高速公路,非ETC车辆在通行省界时不再需要停车交卡、交费和领卡,而是直接通过,实现了车辆无障碍通行,大幅缩短了车辆通行时间,提高了通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彻底解决了以往省界收费站拥堵的问题。

2、实现节能减排。ETC车道使车辆减少了因排队而频繁启动、刹车的次数,从而可实现节约耗油、减少污染物排放。实验证明,平均每辆车通过ETC车道比通过人工收费车道的油耗节省量为0.0314升/车次,CH、CO、NO化合物排放量分别降低约0.7、4.7、0.3克/车次。综合来看ETC车道的使用对车辆的燃油消耗平均可以降低20%;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50%,一氧化碳减少约70%。据此估算,平均每年通过ETC节省耗油约310万升、减排尾气约640吨。其中,减排二氧化碳约528吨,相当于种植约30000棵成年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