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千年古城 儒释圣地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佛教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和始祖文化交相辉映,是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
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鲁中低山丘陵与鲁西平原交接地带,交通发达,物流系统完善。
这里资源丰富,产业聚集,全县可开采矿产17种,工业重点企业增势强劲,三大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这里便是素有“千年古城、儒释圣地”美誉之称的山东省汶上县。
四通八达 考验严峻
近年来,汶上县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辖区内G35济广高速、S33济徐高速、国道G105、G342、省道S246、S244、S321及普通干线公路纵横交织,形成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骨架,农村公路为基础,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日臻完善的交通网带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腾飞,也给汶上县交通治理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受利益驱使,过境车辆超载超限现象大量存在,时刻威胁着群众出行和道路桥梁安全。汶上县自2004年起全面开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对超限超载车辆严厉查处,始终保持治超执法高压态势,但传统的人力治超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治超新形势,科技治超模式呼之欲出。
高位推动 精准施策
随着《交通运输部 公安部关于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意见(试行)》、《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推进治超非现场执法工作的通知》和《山东省治超非现场执法工作规范》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面对新形势、新问题,2018年汶上县交通运输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科技治超”的工作机制,主动作为,积极适应治超新形势,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以“7大科技系统、3大应用平台、3大运行机制、1套执法流程、后续工作处理”为支撑的精准化、常态化的治超“非现场执法”新模式。“非现场执法”即利用高科技动态检测技术手段,检测途径货运车辆是否超限超载、是否正常使用卫星终端、是否非法改装、是否覆盖、是否遮挡号牌等对违法行为形成电子证据,通过送达告知当事人,进行后续处理的一种执法方式。实现了治超资源共享,实时数据交换,互联互通,同步处罚、完善设施、部门协同、构建治超天网的目标。
治超非现场执法动态检测点建设是汶上县科技治超模式中的重要依托。汶上县交通运输局在国道G105郭仓镇李官集村、国道G342苑庄镇李村、省道S246义桥镇唐庄村率先组织建设3处治理车辆超限超载不停车检测系统。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的建设思路,汶上县交通运输局聘请相关技术专家进行实地勘察,制定科学可行的治理超限超载不停车检测系统规划布局方案,并在全国进行公开招标,最终该项目由山东新众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标承建,治超称重系统产品则由参与建设多个重要省市科技治超项目、有丰富建设经验和雄厚实力的北京盘天新技术有限公司和海康威视公司提供。在多方共同努力下,3处治超不停车预检系统建设工程均已通过省质检部门计量检测,并于2019年3月1日零时起正式投入使用。
汶上县治超不停车检测系统二期工程即将建设中,拟在国道G342苑庄镇李村、省道S246郭楼镇与东平县交界处、省道S244与泉河大道交叉口南和国道G327与康南公路交界处建设治超不停车检测系统。其中位于国道G327与康南公路交界处的治超不停车检测系统项目,是严格按照国家《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在新建、改建公路时,便将超限检测站点、车辆检测等技术监控设备作为公路附属设施一并列入工程预算,与公路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运行,这在山东省也是首例。
科技应用 效果显著
“非现场执法”不停车检测系统启用后,依托“北斗卫星定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利用 “遮挡号牌、车脸识别系统”,根据车辆外观差别,驾驶员穿戴特征,进行车脸、车牌双识别,对故意遮挡号牌、不悬挂牌照的违法货运车辆抓拍信息进行实时云计算分析对比和车辆时序轨迹比对,精准识别出不悬挂牌照、故意遮挡号牌的货运车辆,为治超执法提供了详实可靠的电子证据。
为改变传统人工“守株待兔”的治超执法模式,针对在案违法车辆查处效率低这一状况,“黑名单”在案违法车辆自动报警系统应运而生,违法车辆一经立案,信息自动录入汶上县违法车辆“黑名单”,被列入 “黑名单”的货运车辆,一旦进入汶上县辖区智能系统就会自动预警,同时,信息指挥中心和路面执法中队,将根据预警信息及车辆运行轨迹,进行跟踪查处,极大提高了精准处置率。
为拓宽科技治超思路,主动将现有的治超平台与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对接,依托该平台,汶上县交通运输部门利用全国道路货运行业车辆的大数据,跟踪掌握运输企业、车辆、驾驶人相关情况,全面掌握了全国各地在汶上的数万台货运车辆运行状态,以及汶上籍的数千台货运车辆在全国各地的运行状态,形成精准研判、动态跟踪、科学管理的一套网络化管理方式。
结合治超“非现场执法”需求,汶上县交通运输局、汶上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两部门主动将科技设备互相接入,信息共享,科技检测设备统一规划、布局,将公安路面“电子警察”获取的车辆信息,同步录入交通违法案件数据库,对交通违法案件分别依据交通、公安各自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处罚,实现了交通、公安科技系统高度融合。同时,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实行联合办公,在执法过程中,加强监督检查,规范执法行为,切实提高执法工作透明度,营造了治超工作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自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启用以来,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县共检测货车8986319台次,查处超限超载车辆4393台次,卸载货物54238.6吨,未按规定车道行驶行为156起,查处遮挡号牌、无牌等逃避检测行为146起,全县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率由原来的12%下降到0.5%以下,交通违法行为大幅度降低,车辆超限超载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公路运输秩序明显好转。
经过汶上交通人的不懈努力,汶上县科技治超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汶上科技治超经验引来了省内外各地同行的关注和认可,成为了汶上县对外展示的一张“靓丽名片”。
汶上县交通运输局也将进一步完善联合治超体系,拓展科技治超新成效,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争当科技治超的“先行官” 、为民服务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