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登记表
成果名称 | 临沂市智慧公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 ||||||||
成果登记号 | 知识产权 | ||||||||
完成单位 | |||||||||
序号 | 单位名称 | 通讯地址 | |||||||
1 | 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 临沂市兰山区北京路 1 号 | |||||||
2 | 山东通维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山东济南历城区旅游路11777号智能交通产业园 | |||||||
完成人 | |||||||||
序号 | 姓名 | 工作单位 | 对成果的贡献 | ||||||
1 | 任均华 | 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 项目总负责、总体规划 | ||||||
2 | 刘涛 | 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科技科 | 组织协调、项目研究、项目管理、报告编写 | ||||||
3 | 杨纪举 | 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郯城中心 | 组织协调、项目研究 | ||||||
4 | 马亚栋 | 山东通维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项目研究、技术指导、项目管理 | ||||||
5 | 金磊 | 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科技科 | 架构设计、成本管理、报告编写 | ||||||
6 | 袁鑫 | 临沂市铁路民航事业发展中心 办公室 | 项目研究、架构设计、报告编写 | ||||||
7 | 王军涛 | 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郯城中心 | 项目管理 | ||||||
8 | 袁方正 | 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办公室 | 平台技术架构设计、研发管理、技术指导 | ||||||
9 | 葛勇 | 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财务科 | 项目协调、成本管理 | ||||||
10 | 董磊 | 山东通维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市场研究、项目管理 | ||||||
11 | 闫军 | 山东通维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技术支持、报告编写 | ||||||
12 | 赵树生 | 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总工科 | 平台安装部署实施、培训、技术支持 | ||||||
13 | 仲华惟 | 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公路保护科 | 平台安装部署实施、培训、技术支持 | ||||||
14 | 岳鹏 | 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工程科 | 资料收集、报告编写 | ||||||
15 | 刘聪 | 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平邑中心 | 资料收集、报告编写 | ||||||
成果公报内容 | |||||||||
临沂市智慧公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应用于临沂市内国省道规划、建设、养护、管理、运行、服务等业务。 本项目利用5G、GIS、北斗、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采用微服务架构,依托政务云平台,以公路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基础,以行业管理应用建设为重点,覆盖路网管理全业务、路网监管全要素、路网建设全周期,实现了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精心服务。项目初步探索了利用AI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对公路交安设施进行识别、处理,创建设计桩号、埋设桩号、空间桩号“三位一体”的高精度公路电子地图和路产基础信息,实现公路资产的数字化;建设了智能化公路建养管体系,打造了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链,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以管理制度为基础,以养护任务为主线,创新了智能化养护管理模式。建立路产保护自动化巡查管理机制,利用微信小程序推行普通国省道“路长制+”工作机制,建立与交通、交警及各级路长联动处理路产事案、涉路许可的长效机制。基于视频监控实现了值班监控巡查、AI智能巡查等功能,有效补充日常公路巡查频次;开发“随手拍”移动应用,以“一码”小应用,助力行业大管理;将50个应急指挥调度分中心联点成网,构筑起全市公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网络。搭建了智能化应急管理“一张图”,构建了完善的应急资源体系。实现了公路事件数据信息的共享,极大缩短了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周期;建立了多模式出行服务系统,让公众共享公路智慧化建设成果和多样化信息服务。
项目应用情况: 项目面向市公路中心、县区公路中心、公路站、联动单位及社会公众,有效支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管理、运行、服务等业务开展,实现了跨层级、跨行业、跨部门管理应用,主要体现在: 1.实现了工程全周期质量管控。针对施工项目实验室、拌合、摊铺、碾压、运输、张拉、压浆及沥青改性识别等环节质量管控,利用智能监测系统,进行质量问题整改闭合,把施工质量从事后把关,转向事前控制、 事中全过程监管的质量控制模式,有效减少了人为因素影响,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2.实现了多业务效率提升。应急处置现场、拥堵路段通行以及施工路段监管等情况,均可远程实时掌握,有效实现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平台简化、重塑了作业流程,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模式和工作习惯,变人工、车辆跑腿为信息跑路,减轻人员负担和车辆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 3.实现了多部门协同处置。平台通过视频监测、交通量监测和应急管理等功能,实现市县站三级值班室之间实时应急会话磋商、信息联络调度和远程可视化无距离沟通,有效提升路网运行预测预警能力以及应急响应能力,形成了对冰雪、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及重特大突发事故的及时预警、快速响应、高效处置的运行机制和能力。 4.实现了多机制管理创新。平台通过建立道路监控日常值班巡查制度和AI监控智能巡查制度,有效补充日常公路巡查,有效减少巡查值勤投入力量。开发“随手拍”小程序,畅通公众诉求反映渠道,多源获取数据,减少日常巡查投入。利用微信小程序推行普通国省道“路长制+”工作机制,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工作格局。 5.实现了多行业共享协同。 我市农村路网管理平台依托该平台开发建设,共享GIS等基础数据、路长制等业务模块;建立与交通、交警及各级路长联动处理涉路事案、许可的长效机制;对接交通非现场执法系统,从源头上保护公路和桥梁。通过扩展业务应用,有效实现跨系统数据共享与交互。 6.实现了多模式出行服务。建立了集微信、微博、网站、小程序及互联网导航于一体的多渠道出行服务系统,实现一键发布;开放部分路网视频,供公众实时获取交通出行参考;开发“随手拍”移动应用,为公众提供路线介绍、阻断信息、公路驿站、周边景点等特色信息服务。
社会经济效益: 智慧公路平台通过思维网络化、要素在线化、业务协同化、管理精细化、监管智能化等功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已有系统开发成果、数据成果,全面提升临沂市公路通行保障能力、综合服务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有力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为公路管理注入新动力,主要体现在: 1.有效促进行业管理转型升级。平台的建设有效克服时间、空间的距离,把各种管理要素的状态和信息通过“一张图”实时呈现到各级管理者面前,实现信息共享和科学决策,大大降本增效,延长了公路寿命,降低了管理成本。利用智能监测设备对工程质量指标进行自动监测预警,极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2.有效促进行业数据共享融合。立足于跨界融合和共建共享,依托临沂政务云平台,通过统一数据存储和共享开放,对接公安“天网工程”、政法委“雪亮工程”及交警、气象、交通等部门信息系统,把共享资源优势转化为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的建设优势,实现跨行业数据共享,有效消除“竖井式”业务、“数据孤岛”、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数据价值、降低维护成本,极大促进临沂“智慧城市”、“平安临沂”建设。 3.有效促进政务管理智慧决策。数据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展示出一些趋势和规律。平台的海量数据为更加准确的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创造了可能,也为更加科学的分析经济社会运行状况提供了条件。智慧公路平台通过对来自于不同业务、不同时段的数据进行指标化、时间化和序列化分析,深度挖掘基本规律和相关关系,实现科学、精准、智慧决策,减少决策失误,降低决策风险,节约决策成本,有效避免靠经验办事、随意性决策、功利性决策。 4.有效促进行业节能减排降耗。市县站三级利用PC端或路网监测大厅大屏幕,通过道路监控实施日常值班巡查和AI智能巡查,有效补充车辆、人员上路巡查频次;工程施工通过在拌合站安装扬尘在线监测设备,自动实时监测PM2.5、PM10、噪声等指标,并与现场自动喷淋设备连接,一旦超标就会自动喷淋,确保达到环保要求,这些都极大的促进了节能减排降耗,有效的减少了环境污染。 5.有效促进人民满意公路建设。新时代下的大需求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具体到公路领域,就是出行更安全、更便捷。平台智慧路网通过信息聚合,为公众打造可视、可测的全方位智能出行体系,不断优化、提升群众出行体验,更好的服务公众日常出行。
| |||||||||
验收(评价)专家名单 | |||||||||
序号 | |||||||||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专业领域 | 职称 | |||||
1 | 褚为耕 |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数据应用和收费结算中心 | 信息工程 | 研究员 | |||||
2 | 车法 | 淄博市交通建设发展中心 | 公路建设管理 | 研究员 | |||||
3 | 尹 涛 | 山东交通学院 | 地理信息科学 | 教授 | |||||
4 | 徐 润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信息工程 | 主任 | |||||
5 | 韩文扬 |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信息工程 | 高级工程师 | |||||
6 | 张津 | 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 | 会计学 | 注册会计师 | |||||
组织验收(评价)单位: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交通运输科技管理服务中心 | |||||||||
验收(评价)意见 | |||||||||
2021年12月17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省交通运输科技管理服务中心在济南组织了“临沂市智慧公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研究”项目验收和成果评价工作。评价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形成评价意见如下: 一、项目资料齐全、规范、内容完整,完成了计划任务书确定的研究目标,符合要求。 二、通过需求调研、理论分析,从技术、应用、管理等方面系统研究智慧公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取得了如下主要创新成果: 1、本项目研究面向规划、建设、管理、养护、运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运用5G、北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 2、融合利用AI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深度学习、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公路资产的数字化; 3、提出了“路长制+”工作机制,构建了智能化公路建养管体系; 4、研发了覆盖路网管理全业务、路网监管全要素、路网建设全周期的一体化应用平台,开发了“随手拍”移动小程序,实现了值班监控巡查、AI智能巡查等功能,构筑起全市公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网络。 三、项目编制了临沂市智慧公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开发了临沂市智慧公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软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2篇。本项目应用于临沂市内国省道,有效支撑了公路规划、建设、养护、运行、服务等业务的开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根据项目财务报告列示情况,该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经费管理及使用符合相关要求。 五、本项目应用于临沂市内国省道,有效支撑了公路规划、建设、养护、运行、服务等业务的开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经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评价通过验收、经省交通运输科技管理服务中心项目评价获得国内领先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