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交通强国试点和交通强省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我省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的坚强领导下,省交通运输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省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发展实现新突破,行业管理迈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向全省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广大公交人勇于担当、砥砺前行,成为最美逆行者,为确保群众顺畅出行,阻断疫情传播做出重大贡献。
截至2021年底,全省城市公交运营企业近200家,干部职工近10万人,其中公交驾驶员占比超过60%。全省年度新增和更新公交车2000余辆,年度客运量较去年增长38%。在后疫情时代,全省公共交通发展成效显著,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年度新建、改扩建公交场站54座,其中新建37座,改扩建17座,进一步提升了全省公交车辆进场率和集疏能力。持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圆满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新开通38公里地铁线路。
(二)公交车辆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全省运营城市公共汽电车达到6.5万辆,公交车清洁化率超过90%,其中新能源车辆占比超过7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济宁、临沂、聊城、菏泽等市清洁化率达到100%。
(三)公交都市创建取得新成效
全省有6个城市开展了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济南、青岛两市于2020年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公交都市创建考核验收,荣获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称号。枣庄、烟台、潍坊、威海等4个城市正在创建过程中。通过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体制机制更趋完善,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显著提高,运营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济南和青岛两市公交机动化分担率分别超过50%和60%。
(四)立法工作和财政保障实现新突破
济南、淄博、青岛等市出台了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2019年潍坊市以政府令形式出台了《潍坊市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办法》,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济南、青岛、东营、烟台、潍坊、济宁、威海、临沂、日照、德州等十市先后实行城市公交成本规制管理,为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建立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机制。
(五)公交运营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省交通运输厅开展公共交通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切实提高群众出行体验。认真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2021年起,在全国率先实行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各市持续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和结构,新开线路200条,优化线路419条,新增公交站点2382个,通过合理配置公交车辆运力规模和线路供给,大大提高公交车辆利用率。各市立足市民多元化出行需求,积极发展定制公交等多种形式的特色服务,市民换乘更便捷,公交出行更加高效。
(六)智能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全省16市积极推进智慧公交建设,均建设了智能调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公交信息实时查询APP等智能公交系统,部分城市还建有公交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提升公交调度指挥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行业监管决策服务能力。全省年度新增电子站牌849个,为不便使用智能手机的特殊群体提供实时的车辆位置信息查询。部分市积极探索互联互通实体卡与移动支付方式的深度融合,提升便捷支付与创新应用能力。
(七)绿色低碳理念深入城市公交
自2019年起,省交通运输厅连续三年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2020年,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十一部门印发《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组织济南、青岛等12市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今年研究制定了山东省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测评指标体系,指导12市积极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
(八)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持续开展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我省先后涌现出全国劳模吴倩、刘艺、董丹等先模人物,干部职工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行业凝聚力明显提升,树立了行业的正能量。自2020年起,省交通运输厅每年组织开展城市交通行业“最美驾驶员”选树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省城市交通客运驾驶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助力良好有序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环境。各市公交企业积极塑造公交文化品牌,涌现出了一大批“星级服务”文明线路、“青年文明号”先进班组和先进典型。济南公交形成“公交论语”“星级管理、星级服务”“微笑服务”“流动道德讲堂”等一套完善的公交企业文化价值体系,青岛交运集团“温馨巴士”入选中国驰名商标并荣获全国交通质量奖,青岛“真情巴士”荣获中国运输领袖品牌称号,荣成公交、潍坊公交、威海公交等公交企业分别形成了“情深巴士”“鸢都公交”“惠风和畅”等公交品牌文化。
2022年,省交通运输厅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加快建设交通强省,全力当好现代化开路先锋,围绕推进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交通互联互通能力。一是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推动济南、青岛轨道交通6个新项目开工,加快12个在建项目建设。青岛地铁4号线全线建成通车,全省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突破400公里。两市城市地铁网络进一步完善。二是推动城市地铁跨运输方式互联互通。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鼓励有条件城市地铁车站与铁路、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站点一体化设计、同步建设、同期运营。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民航间安检流程优化和信息共享。
(二)深入落实“公交优先”,提升城市交通服务质量。一是做好政策指导。尽快以省政府文件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指导意见》。二是完成公交都市创建任务。加快枣庄、烟台、潍坊、威海公交都市建设步伐,争取全部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巩固发展济南、青岛公交都市创建成果,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动态测评。三是深入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按照《绿色出行创建行动验收标准》和《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测评指标体系》要求,指导12市加快推进绿色出行创建行动,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等活动,增强绿色出行吸引力。
(三)夯实安全基础,保障城市交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体系建设。加大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力度,加强风险隐患排查,落实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估制度。二是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组织安全培训,开展安全教育。加强公交驾驶员身心健康管理,继续推进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区域安装防护设施。三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管理水平。做好《城市公共汽电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预案宣贯,研究编制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四是提高防汛预警能力。继续做好济南、青岛两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视频监控和水位传感器安装工作,完善应急保障体系,督导两市按照防大汛的要求,完善提升排水系统能力。
(四)锚定民生服务,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一是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加强督导检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开展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出租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加强考核结果运用。二是提高城市公交适老化服务能力。推广应用低地板公交车,完善首末站适老化设施建设,提高换乘便捷性。三是拓展一卡通互联互通,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兼容多种电子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