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广播】中国交通这十年:“最美乡村路”让穷山沟变成“聚宝盆”

发布时间:2022-10-13 17:03 浏览次数:

《沂蒙山小调》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     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     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场

咱们的共产党哎,领导好     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

这里是沂蒙红嫂的故乡,是沂蒙精神的发源地。这里曾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铸就了一条“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光荣之路,这里现在又以独特的红色资源为基础,修建了一条时代特色鲜明的四好农村路。这条路是沂南县红嫂纪念馆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的一条“红色专线”,若从空中俯瞰,犹如一条精美的项链,将沿线的村庄串在一起。

三山沟村就在这条路的沿线,曾因“四塞之崮而舟车不通”,导致土货不出,外货不入。上世纪80年代,世界粮农组织德国粮援项目专家曾给下结论是不适合人类居住,建议整体搬迁。薛龙是三山沟的村民,土生土长的他见证了这条路从坏到好、村民的收入从少到多、从穷到福的整个过程。

沂南县三山沟村村民 薛龙:原来的路很难走,就是说要走河堤,一下雨水一冲没有路基,根本分不清是路还是河,我们村里一直种植樱桃和生姜,樱桃卖不出去,去卖的时候用自行车,樱桃本身不耐运输再加上原来的路颠簸,到了集上都烂了。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是革命老区,也是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2008年,一条红色之旅环线道路开始建设,由于道路地处山区丘陵,地形复杂,给施工增加了不少困难。2018年全长59.6公里的红色之旅环线终于建设完成。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尹瑞波:道路的建成解决了沿线20万群众出行难问题,串联起了两处红色教学点,连接了两个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发展起5处三A级景区,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三万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路修通了,来红色之旅环线景区旅游的人也多了起来,三山沟村的农副产品再也不愁销路了。

沂南县三山沟村村民 薛龙:路修好了以后我们的樱桃不用出去卖了,我们村在这条路两个旅游景区之间,来往的游客很多都走这个地方,现在我们村的老百姓从地里摘的樱桃、板栗、小米放在路边,游客路过这个地方就来买,现在不但卖出去了,卖的价格还高了。

2018年,原来在山东省临沂市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武光军看到村里道路通了,村民都搞起了农家乐和采摘园,村民也都富了,他毅然辞去工作回到村里也搞起了乡村游。

乡村游经营业主 武光军:通过这条路这几年给我带来的效益每年的纯利润在六七十万左右,基本上达到小康以上水平,我们村全村村民也都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记者在红色旅游环线采访体会到,正是这条“红色专线”促进当地红色教育和产业振兴相融合,串起老区人民的幸福生活。红色旅游环线村民孙明说,看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别提有多高兴了。

沿线村庄村民 孙明:这条路修了后给我们村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每天来我们这里旅游的人很多,你看看我们吃的、喝的、住的都是这条路带来的。

由于红色之旅环线地处丘陵,地形复杂,沂南县交通运输局对填方较大的险要路段设立了防护设施和道路安全警示标志,沿途设置停车场。观景平台、驿站、公交站棚等便民利民设施。如今,红色旅游环线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教育文化带、绿色生态风光带、特色产业经济带。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处副处长 王曦:截止到2021年底全省农村公路路网规模达到26万公里,居全国的第四位。其中县道2.85万公里,乡道3.86万公里,村道19.23万公里。全部乡镇建制村实现通沥青水泥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百分之百通客车,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率达百分之九十三以上。

2020年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爱尚沂南 红色之旅”环线被评为“十大最美乡村路”。现在的三山沟村已建起农家乐和民宿十余家,谈起对未来的期望薛龙说。

沂南县三山沟村村民 薛龙:咱们农村路好、地貌好,天时地利人和。我下一步的愿望就是搞家民宿,咱也希望这条路越弄越好、越来越宽。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钱越挣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