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新变化|丁凤华:我家门前那条路

发布时间:2022-10-14 10:08 浏览次数:



我家住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的蒙河岸边。

记忆中,家门前的那条路曲曲弯弯,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羊肠小道。

北侧的猪圈占了路面的一大半。每到夏天,小路经常被雨水冲刷得坑坑洼洼,而且臭气难闻,实在没法走。每到这时,母亲就唉声叹气。母亲是小脚,走路费事,因为路面高低不平,曾不止一次跌倒过。

最令人头疼的是秋天。秋天农忙,来来往往的车辆乱碰头,对面来了车子,路窄错不开,进不得,退不得,其中一方只好后退几步,找个稍微宽点儿的地方避让一下。这样一来,干活速度就慢了下来。特别是往家里运送玉米秸秆、地瓜秧时,装多了不行,体积太大,还要用绳子捆得结实一些,不然路上遇到车辆不好躲避,有时还会被路边的树枝刮散了,只能一抱一抱地往家送,那就更费劲了。

我家门前那条路往西一百多米,有一个靠着崖头的大陡坡,夏天大雨一冲,陡坡特别难走,父亲来来回回推车子,最犯愁的就是过这个陡坡。有时父亲用尽全力往上冲,车子仍不上去,这样来回几次,力气就耗尽了,父亲气得暴跳如雷,只好喊我帮忙拉车。

没活儿的时候,父亲就对着家门前的那条羊肠小道出神。有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看见父亲正在崖头下往坡上扔沙土。父亲一锨一锨地铲土,然后扔到坡上,坡上的沙土堆多了,就往路上扔,不过几天的工夫,那条路就宽出了半米。看着加宽了的路面,父亲很高兴,他掏出烟袋,点着烟,蹲在一边默默地“欣赏”。路宽出了半米,父亲觉得还不够,还需要继续加宽。父亲兴奋地说:“这路再加宽半米,以后往家里推车子就不用拐弯了。”因为路窄,每当推着车子回家时,离得老远,父亲就要做好拐弯的准备,否则就难以一次拐进家门,要拐两三次才“成功”。这窄窄的小路,给父亲和沿河的几十户人家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十几天后,我家门前的路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左邻右舍看到路变宽了,比原来好走多了,也纷纷行动起来,男女老少齐上阵,掀起了一股自主修路的热潮。

父亲干起活儿来不要命,为了修路,他也是豁上了,忙完地里的活儿后,不吃饭也要先去修一会儿路。路又加宽了一些,父亲的手上也磨出了大茧子,还累得两个膀子疼,夜里疼得嗷嗷叫。可是为了行走方便,父亲觉得自己受点儿累也值得。父亲在加宽的路旁栽上树,夏秋季节,大家都来乘凉,父亲笑得合不拢嘴。

在各家各户的共同努力下,这条沿河小道变得宽阔了一些,也平坦了一些,不但走路方便了,来回推车也方便多了。

此后这条羊肠小道我们走了二三十年,一直没变。

2014年,新的村“两委”班子上任后,正赶上实施“户户通”工程,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门前。我家门前的路终于可以改头换面了。根据村里的统一规划,这条路改造后虽然只有3米宽,可是能得以修整硬化,已经不错了。

经过几天的施工,我家门前的水泥路修好了,河岸上的人家都很高兴。87岁的母亲激动地说:“想不到咱这里也能修水泥路!这下可敞亮了,走路也方便了!”其实,由于资金紧缺,新修的路质量并不高,后来一些运送沙土砖石的大车经常走这里,路面不久就破损了。每当大车从路上经过时,母亲就觉得心疼,好像这些车压在自己身上一样。

2019年,村里通自来水,这条路又被“开膛破肚”,原本破碎不堪的路面就更不像样了。

2020年,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村里的各项事业也发展起来。在村“两委”领导的多方争取下,经镇党委政府批准,对村里的道路重新进行改造升级。我家门前那条路的宽度由原来的3米拓宽到5米,不但路面宽了,路基也加高了许多,两侧还进行了绿化、美化,安上了漂亮的节能路灯。

夏天的夜晚,清新的空气从蒙河上吹来,居住在河岸上的人家,不约而同地来到平坦的公路上,有的悠然漫步,有的聚在路边谈论生活、谈论未来,一阵阵欢声笑语飘向悠远的夜空。

(临沂市沂南县第二中学 丁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