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科技成果登记表
成果名称 | 公路钢桁架梁桥关键技术研究 | |||||||||
成果登记号 | 知识产权 | |||||||||
完成单位 | ||||||||||
序号 | 单位名称 | 通讯地址 | ||||||||
1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天辰路2177号联合财富广场5号楼 | ||||||||
2 |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 ||||||||
3 | 同济大学 |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 ||||||||
完成人 | ||||||||||
序号 | 姓名 | 工作单位 | 对成果的贡献 | |||||||
1 | 李怀峰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方案制定、方向指导 | |||||||
2 | 王志英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方案制定、理论研究 | |||||||
3 | 徐 召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方案制定、理论研究 | |||||||
4 | 张清华 | 西南交通大学 | 方案制定、理论研究 | |||||||
5 | 刘玉擎 | 同济大学 | 方案制定、理论研究 | |||||||
6 | 徐常泽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工程应用推广 | |||||||
7 | 赵洪蛟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工程应用推广 | |||||||
8 | 崔 闯 | 西南交通大学 | 试验研究、理论研究 | |||||||
9 | 徐骁青 | 同济大学 | 理论分析 | |||||||
10 | 白光耀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工程应用推广 | |||||||
11 | 王洺鑫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工程应用推广 | |||||||
12 | 管锡琨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工程应用推广 | |||||||
13 | 高雪磊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工程应用推广 | |||||||
14 | 马雪媛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工程应用推广 | |||||||
15 | 魏 川 | 西南交通大学 | 试验研究、理论研究 | |||||||
16 | 王 溧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工程应用推广 | |||||||
17 | 管如意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工程应用推广 | |||||||
18 | 卜一之 | 西南交通大学 | 试验研究、理论研究 | |||||||
19 | 王贤林 | 同济大学 | 试验研究 | |||||||
成果公报内容 | ||||||||||
本项目通过理论分析、数值仿真、模型试验和工程应用等方法,对公路钢桁架梁桥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混凝土桥面板与主桁、纵梁、横梁全结合,不设横联、下平联的板桁组合结构新体系;研发了设置环氧砂浆涂层的钢-混凝土结合新构造,提高了公路钢桁架梁桥钢混结合面的耐久性;确定了钢桁架整体节点主导疲劳开裂 模式,揭示了制造缺陷和焊接残余应力对于疲劳性能的影响机理,提出了适用的疲劳抗力评估方法;揭示了钢桁架梁桥的传力途径、板桁组合作用机理,提出了公路钢桁架梁桥设计新方法。 | ||||||||||
验收(评价)专家名单 | ||||||||||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专业领域 | 职称 | ||||||
1 | 杨永顺 | 山东公路学会 | 研究员 | |||||||
2 | 鲍卫刚 | 中国交建技术中心 | 教高 | |||||||
3 | 王春生 | 长安大学 | 教授 | |||||||
4 | 张峰 | 山东大学 | 教授 | |||||||
5 | 辛公锋 |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 | 研究员 | |||||||
6 | 亓兴军 | 山东建筑大学 | 教授 | |||||||
7 | 杨国涛 | 青岛理工大学 | 教授 | |||||||
8 | 韩波 | 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 | 工程造价 | 高级会计师 | ||||||
9 | 张津 | 济南城乡交通运输局 | 工程造价 | 注册会计师 | ||||||
组织验收、评价单位: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公路学会 | ||||||||||
验收意见 | ||||||||||
2022年8月10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在济南组织了“公路钢桁架梁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验收工作。验收专家组(名单附后)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文件和财务报告,经质询和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如下: 一、项目组提交的资料齐全,内容完整,符合验收要求。 二、项目组通过理论分析、数值仿真、模型试验和工程应用等方法,对公路钢桁架梁桥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 1.提出了混凝土桥面板与主桁、纵梁、横梁全结合,不设横联、下平联的板桁组合结构新体系,提高了公路钢桁架梁桥的竞争力。 2.研发了设置环氧砂浆涂层的钢-混凝土结合新构造,揭示了设置环氧砂浆涂层对焊钉连接件抗剪承载力、刚度、滑移及结合面锈蚀机理的影响发展规律,提高了公路钢桁架梁桥钢混结合面的耐久性。 3.确定了钢桁架整体节点主导疲劳开裂模式,揭示了制造缺陷和焊接残余应力对于疲劳性能的影响机理,提出了适用的疲劳抗力评估方法。 4.揭示了钢桁架梁桥的传力途径、板桁组合作用机理,提出了公路钢桁架梁桥设计新方法。 三、项目研究成果已在济南长清黄河公路大桥、青兰高速东阿黄河大桥等十余座桥梁中成功应用,获得授权专利5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0篇。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四、根据项目财务报告列示情况,项目经费专款专用,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经费使用符合相关要求。 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技术验收和财务验收。
| ||||||||||
评价意见 | ||||||||||
2022年8月10日,中国公路学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召开了“公路钢桁架梁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果评价会。评价委员会(专家名单附后)听取了项目组的成果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经质询讨论,形成如下评价意见。 一、项目组提交的资料齐全,内容完整,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项目组通过理论分析、数值仿真、模型试验和工程应用等方法,对公路钢桁架梁桥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创新性成果。 1.提出了混凝土桥面板与主桁、纵梁、横梁全结合,不设横联、下平联的板桁组合结构新体系,提高了公路钢桁架梁桥的竞争力。 2.研发了设置环氧砂浆涂层的钢-混凝土结合新构造,揭示了设置环氧砂浆涂层对焊钉连接件抗剪承载力、刚度、滑移及结合面锈蚀机理的影响发展规律,提高了公路钢桁架梁桥钢混结合面的耐久性。 3.确定了钢桁架整体节点主导疲劳开裂模式,揭示了制造缺陷和焊接残余应力对于疲劳性能的影响机理,提出了适用的疲劳抗力评估方法。 4.揭示了钢桁架梁桥的传力途径、板桁组合作用机理,提出了公路钢桁架梁桥设计新方法。 三、项目研究成果已在济南长清黄河公路大桥、青兰高速东阿黄河大桥等十余座桥梁中成功应用,获得授权专利5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0篇。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综上所述,项目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混凝土桥面板与主桁组合结构体系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