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禹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优化路网结构,提升养护水平,增强通行保障能力,全面推进农村公路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先后荣获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省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等荣誉称号。
一张蓝图抓规划。把“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注重加强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的衔接,按照“路通连成网、出村上干道、快速到市区”的原则,全面消除市域内断头路,实现所有村居2公里之内上干线,从“走得了”向“走得好”的转变。
二项制度抓落实。连续5年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列入民生项目,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指挥长,分管副市长任常务副指挥的指挥部,实行定时召开指挥部例会制度,现场部署推进。实行“双路长制”,将“路长制”上溯到建设过程中,在道路规划建设时期即明确由市交通运输局和镇村干部各出一名路长,实行包质量、包进度、包安全、包环保等“四包”制度,使每名路长在项目建设中即参与进来。
三环相扣抓推进。为破解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难题,组建禹城交投集团,整合原交通运输系统优质国有企业,谋划专项债、政策贷等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一是将农村公路与周边产业、城乡物流深度融合,形成互利共赢共同体。谋划禹城高铁新区产城融合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禹王路等骨干农村公路网纳入项目一体实施,争取入库专项债券资金额度13.5亿元,已到位5000万元。依托禹城市公铁联运智慧物流网及配套道路管网工程项目将火车站铁路立交桥纳入项目一体实施,争取入库专项债券资金额度6.5亿元,已到位2亿元。依托全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禹城)城乡物流(冷链)一体化项目,将支线及需要提档升级通村公路纳入项目一体实施,获得农发行政策性贷款资金额度2.4亿元。二是部门协同配合,破解土地难题。交通与自然资源部门提前谋划全市路网布局规划,利用国土空间规划修编,将干线公路全部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为公路建设土地手续办理奠定坚实基础。深入研究土地政策,将8米以下农村道路视为农业生产道路建设管理,减少建设用地占用。三是优化建设组织模式,通过资金保障、土地要素支撑、施工队伍素质三环相扣,使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和进度得以保证。
四网融合抓统筹。把路网、水网、绿网、线网融合统筹。路网与水网相协调减少占用农田;护路林种植由国有企业与镇街、农民分成,既解决了绿化资金难题,又解决了后期管护难题,路修到哪里绿化就跟到哪里;对道路两侧管线进行整治,推行线网共杆,解决农村线缆“蜘蛛网”。截止目前,全市创建美丽乡村示范路32条362公里,安防设施投入1800万元,种植乔灌木22万株。线网整治工程正在推进过程中。
五路并进抓功能。做好“农村公路+”文章。一是坚持道路围绕产业转,实现11个镇街产业园区全部通达二级以上公路。农村公路与大豆复合种植基地衔接,带动超种植计划20%。二是坚持道路旅游科普相结合,新改建生态旅游路65公里,涵盖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沙漠地理研究所、中科院禹城综合实验站等,助力旅游科普观光。三是坚持向贫困村、种养殖基地倾斜,引导带动群众致富。如辛店孟氏有机蔬菜种植合作社,每天外运蔬菜300多吨,一日游采摘游客上百人,年收入230多万元。四是坚持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公路修通以后,村民自发整治村庄环境,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是坚持便民利民。新建道路减少转弯绕行实现直通直达。公交整合邮政、供销资源,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通过抓产业路、生态路、致富路、幸福路和便捷路“五路”并进,助力乡村振兴,真正实现了公路通百业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