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交通运输局围绕转型抓发展,围绕治理抓改革,围绕安全抓管理,围绕便民抓服务,积极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智能的服务体系,创新推进交通运输从传统产业向现代化服务业转型升级,道路运输转型发展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一、推进道路客运集约化经营。济宁市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立足改造、集约化经营”的原则,提出了改造后的公交线路全部实行“集约化经营、员工化管理、标准化服务、公司化运作”的要求,成立车辆收购改造工作小组,制定收购方案,确定补偿办法、收购主体,划定收购范围,引导济宁交运集团和济宁市公交集团按照划定的经营区域收购兼并小、散、弱企业和挂靠代理车辆。济宁交运集团收购兼并11家客运企业,收购客运班车1809辆,由原来濒临亏损的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大型龙头客运企业;济宁市公交公司收购兼并6家公交企业,收购公交车263辆,由主城区单一公交运营企业,日益成为城市公交领军企业和公务出行标杆企业。通过集约化改造,减少了经营矛盾,提高了服务质量,稳定了安全形势,优化了市场环境。
二、建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长效机制。积极争得济宁市委市政府支持,相继出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若干意见》、《公交投入和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济宁市公交企业成本规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公共交通配套政策,打出了一套政策支持的“组合拳”,大力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加快城际客运向城际公交转变、城乡客运向城乡公交转变,全力构建城区、城际、城乡、镇村四级公交线路网络,共开通19条城际公交线路,512条城乡公交线路,全市具备条件的6233个建制村公交覆盖率达100%,在山东省率先实现“县县通城际公交”,在全国地级市城市中率先实现全域城乡公交一体化。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也解决了客运企业转型为城市公交客运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确保了企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公交场站(枢纽)建设政策支持。为解决公交场站面积小、站点少的问题,积极争取济宁市政府出台了公共交通场站(枢纽)建设的一系列配套政策。编制《济宁市都市区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规划引领,依照《国土空间规划》优先供地,坚持四区协同一体推进项目建设。指导济宁交运集团建成9个集长途客运、公交和出租于一体的客运站,实现乘客出行“零距离换乘”;积极协调各区政府在主城区规划建设了9处公交枢纽站,建成后全部交由济宁公交公司无偿使用;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协调济宁市财政局对每个新建农村公交站亭建设补助1万元,共新建农村公交站亭2930个。
四、引导道路客运行业绿色发展。紧紧抓住新能源车辆补贴的机遇,推动济宁市城市客运企业大规模购置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全市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6235辆,清洁能源和纯电动车占比100%,城区公交车纯电动化100%。在此基础上,试点推广了氢能源公交车,现运行氢能源车22辆,为打造高效便捷、绿色低碳的道路运输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五、引导道路客运行业智慧发展。强化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监测水平,以“济宁交通运输监管平台”为核心辐射覆盖全行业全过程。在城区公交车、城际公交车辆上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实现无线数据传输、自动报站、紧急报警等功能,对公交线路、站点、车辆位置、轨迹以及驾驶员的工作情况全程实时监测。积极推动重点交通运输企业与高科技企业强强合作,济宁交运集团子公司——济宁城际公交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秀介绍,“公司联合阿里等平台,打造了济宁城际公交的智慧大脑。有了这个平台之后,我们会实时地根据客流状况进行班次和运力进行调整,它可以让运营更高效,成本降低,旅客候车的时间会减少”。 科技赋能城际公交,是济宁交运集团道路客运业务转型升级的2.0版本。
济宁交运集团总经理张敦勇说:“2017年在山东省率先实现了城际公交全域贯通。 抢抓纯电动公交车政策机遇,交运集团布局县域公交,相继在9个县市区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 目前,共运营公交线路356条,运营总里程9715公里,投放公交车3291辆。 市县镇村四级实现了公交网络的全覆盖和顺畅衔接,此外,道路客运整体票价降幅达到70%,济宁到各县区的最高票价不超过4元,群众从中得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