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创新“陆海港”一站式信息服务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2-07-15 14:25 浏览次数:

为加快港航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青岛市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建设港口航运数据中心,以现代航运信息化服务平台为载体,推动航运、贸易、金融等各种资源要素共享互动,创新“陆海港”一站式信息服务新模式。

一是科学建设标准体系,支撑数据自由流通。针对港航数据标准规范不统一,信息系统兼容性不强,港航数据协同沟通不畅,港航数据融合应用不深入等问题,率先在全省提出建设数据应用标准——《港口航运服务数据应用指南》,用以指导各航运要素和航运业务活动的数据交换应用。标准规定了港口航运服务相关数据元、数据元代码集、元数据以及数据交换基本要求,适用于航运交易、货物跟踪、车船定位、航运咨询等港口航运服务活动,以及港口航运信息采集、交换与共享,对加快推动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发展壮大山东航运服务业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拓展创新应用场景,打造航保服务基地。在现代航运服务信息化平台创新航保数据应用场景,实现各类航保数据与陆上交通运输数据有效对接,提升“陆海港”一站式信息服务能力,形成12种综合可视化展示(VTS区域、海上4G覆盖、港口、航道、锚地、天气、航标、突发事件、灾害预警、施工区域、管制区域、船舶动态);8种助航信息查询服务(码头、船位、海上安全信息、VTS指南、助航设施、气象、潮汐、官方信息发布及用户交互);4种定制化服务(数据分析、电子围栏、导航规划、轨迹回放);1种精细化海洋气象服务。

三是协同打通数据壁垒,建立数据共享机制。青岛国际航运中心现代航运服务信息化支持保障平台,由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协同联动建设而成,实现信息归口采集,确保数据持续迭代更新。通过搭建平台,连接政府、企业各项服务,构建并推广统一的服务信息交换标准体系,促进航运供应链业之间有效信息交换。建立由青岛市交通运输局牵头,青岛市大数据局、海关、海事、北海航保、山东港口青岛港和山东海运等单位、企业参与的市级协同联动机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制定数据整合推进方案,在梳理数据资源目录的同时,接入海事、海关、商务、金融等单位相关信息的数据,打通物流、资金流、数据流、信息流等航运要素,构筑更加合理有效、共享多赢的生态链,港航生态初步形成,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平台自试运行近一年来,资源区接入数据200余类,累计接入数据1.6亿条,平均每天增长60余万条数据,实时收集山东海域内船舶AIS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