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交通动态

沂南 | 改革创新 科技赋能——信息化建设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添活力

信息来源:政策研究室 作者:张伟- 发布时间:2023-10-17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改革创新 科技赋能 

信息化建设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添活力

沂南县交通运输局    

近年来,沂南县交通运输局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发展新路子,在“建、管、养、运”领域建立数据体系,以科技信息化建设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实现了道路发展,乡村振兴,农民富裕。

一、智能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规范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呈现规模扩大化、结构复杂化的特征,积极推动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一是平台化招标,建设阳光工程。目前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均通过临沂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沂南县分中心网站进行,发布招标公告,全过程通过线上开展,保证了招标过程的公平公正透明。二是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即时传达。通过临沂市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对项目计划、进度、完成投资等进行统一管理。采用CAD、BIM等技术,对工程进行数字化设计,提高了设计效率和精度。建立数据档案库,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从评估决策、规划设计、施工到建成到全生命周期按照“一路一档”进行组建,实行档案数字化管理,目前,全县2825公里农村公路和576座桥梁全部进入档案管理数据库。三是实时化监督,质量安全问题及时处置。通过山东省交通建设市场监督公共服务平台和山东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信用管理和监管监察信息系统,实时报送质量安全问题,及时协调处理,推动项目安全高效开展。依靠科技手段保障农村公路安全,投资30万元与沂南电信公司开发了农村公路安全隐患动态监控平台,对重点农村公路、桥隧实施24小时安全动态监控。

二、科技引领,“四好农村路”管理实现科学化

充分依托现代化监管载体,向科技借力转变执法方式。投资1100余万元,在国省道及重要农村公路,建成4处治超检测监控系统,打造出以“4套科技系统、1个信息平台、1个运行模式、1套执法流程”为支撑的精准化、常态化科技治超新体系。

通过科技治超体系的建设,有效保护了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一是超限超载治治理取得明显成效。随着超限检测技术监控设施的投入应用,沂南县货运车辆的超限超载率由原来的15%下降到0.1%以下,超限率在100%以上的“百吨王”逐渐消失。二是公路设施得到充分保护。全县道路好路率达到75%以上,辖区内国省干线公路实际使用寿命在维持设计年限的基础上,将会延长使用寿命2~3年。全县每年节省大额道路维修资金约5000万元。三是道路运输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非现场执法系统,可实现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监控路面交通状况,监控系统识别违法超限车辆信息,让超限车辆无处遁形,保障了道路安全、畅通、高效运行,有效降低了交通事故率,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数据聚焦,“四好农村路”养护实现精细化

为有效推动农村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开发了“智慧路长”农村公路信息化平台,依托该平台,结合“路长制+”,实现数字养护智能化。一是路网巡查智能化。依托“智慧路长”APP进行全县路网巡查,建立县、镇、村三级“路长制+”体系,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路长。县乡村道路实行“一路一档”、“专路专管”,共设置县级路长24名,镇级路长45名,村级路长288名。明确每条路的路长,路长通过APP实时记录自己的巡查记录,做到全覆盖,无死角,有据可查。二是事件上报、应急处置自动化。各级路长巡查中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通过“智慧路长”APP上报事件信息,事件信息自动上传至“路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路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上报事件后,第一时间下载处理,经过“路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讨论并制定处置方案,第一时间把处置方案上传至“智慧路长”平台,相关单位接到消息,第一时间处置,并把处置结果反馈至平台,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三是数字养护智慧化。开通“智慧路长”平台,建立路长档案,明确养护目标,落实养护责任,使道路养护有专人负责,有专人监管,记录养护全过程。保障群众安全出行,平台连接重点农村公路卡口,通过视频监控,及时发现路上抛洒、坑槽病害,及恶劣天气的路面状况,及时调度处置。实施平台普惠,群众可以通过“智慧路长”查看公路资讯、沿途景点和出行服务等应用场景。

四、信息共享,“四好农村路”运营实现高效化

通过建立“路长制+”,交旅协调,交邮融合信息共享等为民服务平台,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乡村美农民富。一是加快了全域旅游发展。有效带动了全县旅游业发展,仅“爱尚沂南.红色之旅”沿线就建起成4处4A级景区,串联起2处全国十大最美乡村,沿线开办的农家乐饭店堪比县城火爆,沿线20万群众从中受益。曾经被世界粮农组织德国粮援项目考察专家曾经确定不适合人类居住的三山沟村,如今已成为乡村特色旅游示范村。朱家林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孟良家园成为网红打卡地。二是助推了现代农业发展。沂南县积极引导沿线群众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先后建成以现代农业采摘园为代表的农业观光园区20个,3万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双堠镇西瓜、黑山安樱桃、孙祖镇有机小米、常山庄梨等已成为现代农业的知名品牌。三是促进了农村物流业发展。农村公路畅通快捷,打通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县在淘宝、京东等第三方电商平台上注册的中小企业达1500多家;上线泉润、圣福记等品牌产品100多种;邮政买卖惠平台注册农村超市零售商1200余户。四是带动了城乡客运服务。借助便捷的农村公路,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成了交通客运中心,在县城新开通了6路公交客车,在岸堤镇、双堠镇开通了3条镇村公交客运线路,在“爱尚沂南.红色之旅”全线开通旅游公交专线,极大地方便了山区群众和游客出行。


编辑:张伟
信息来源: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