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全域公交通达率100%,全市公交清洁能源及新能源车100%。”这是10月21日,封面新闻记者在山东省滨州市采访期间获悉的数据。
日前,由交通运输部主办的2023年“我的公交我的城”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在滨州举行。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市公共汽电车70.32万辆,其中新能源城市公共汽电车54.26万辆,占比77.2%。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7.8万条,客运量353.37亿人次,每天服务近1亿人次出行。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二级巡视员耿晋军表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对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具有重要意义。
但他也同时提到,近年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公众出行习惯发生深刻变化,城市公共汽电车客流量下滑,公交企业普遍经营困难,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城市公共交通如何健康、可持续发展?滨州在“绿色公交”等方面的探索,有何借鉴意义?
省域示范: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 “绿色化”写入“时间表”
山东,我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所在地。
2022年,交通运输部与山东省政府联合印发实施意见,提出着力加强交通运输互联互通,着力加速交通运输新旧动能转换,着力以全方位转型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实施意见明确,到2035年,山东交通运输质量和效益大幅跃升,基本建成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数字化、绿色化、人文化发展达到新高度。
记者注意到,为强化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顶层设计,去年10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指导意见》。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加快建设“示范区”的新征程上,山东深入贯彻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认真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品质。目前,全省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达5000余条,运营车辆5.5万辆,其中新能源车辆占比达80%,乡镇和建制村通公交率提升至96.75%。
市域探索:公交通达率100% 清洁能源及新能源车100%
滨州,地处“渤海之滨、黄河之州”,陆域面积96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96平方公里。拥有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
在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滨州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已构建城乡公交一体化、绿色公交、个性化出行等特色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谈及当地发展成果,滨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春田提到这样一句话——交通“大网络”改变了滨州的“时空格局”。
他透露,“十三五”以来,滨州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800多亿元,正在构建“六高五铁十专线十高速”纵横畅通、港口机场立体联通的格局。
谈及滨州公交,他以四个关键词进行了介绍——着力打造“现代公交”,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城际、城区、城乡、镇村四级网络;着力打造“零碳公交”,推进出行“绿色化”;着力打造“幸福公交”,推进政策惠民化,实施免通行费、降公交费、特殊群体和部分区域免乘车费等惠民政策,每年惠及1600万人次;着力打造“暖心公交”,推进服务精准化,推出定制公交、个性公交,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传统“站到站”服务升级为“门到门”服务。
其实,受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影响,滨州多年来“以公路为主”的单一运输结构突出,交通转型发展推进较慢。
如何探索一条绿色、低碳、可持续的交通运输发展之路?
滨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邹继刚表示,近年来,聚焦“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工作目标,深入推进了“公转铁” “公转水”运输结构调整。
他透露,滨州已建成货运铁路及企业专用线14条。2022年,完成铁路货运量1580万吨,同比增长45%,可有效替代公路运输53万辆次。2022年,港口吞吐量达4768万吨,同比增长19%……
县域尝试:加速低碳转型 大力发展绿色物流
滨州下辖的惠民县,在绿色发展等政策指引下,交通运输行业正加速低碳转型。
惠民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张希温表示,2020年,该县将“城区公共交通建设”列为当年民生实事。
他透露,早在2016年,滨州交运集团所属惠民县黄河鸿通公交有限公司开始对原城乡班线客运线路、车辆整合收购。2017年完成全县城乡客运班线53部客运车辆的整合收购,购置新能源公交车131部。
目前,惠民县共开通城乡公交线路15条,设置站点376个,日运营班次462班,年运送乘客150余万人次。不仅方便了居民出行,也缓解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大力发展绿色物流,也是该县在交通运输方面的重点举措之一。
滨州,被誉为“中国铝都”。数据显示,2022年,滨州铝产业集群产值达4778亿元,氧化铝产量、电解铝、铝材加工,分别占全国产量的23.2%、13.3%、11.1%,均位居全国首位。作为全球产量最大的有色金属,铝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力、航空航天等领域。
张希温表示,2023年,滨州交运集团银河惠民分公司购置16台纯电动铝氧粉运输车,率先在铝粉运输领域实施纯电动车替代传统燃油车项目,趟出了一条铝氧粉运输绿色高效转型发展新路径。
采访中,他算了一笔账——16台纯电动铝氧粉运输车年运量60余万吨,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600吨。
业界思考:城市公共交通 如何走得更远更好?
近年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公众出行习惯发生变化,城市公共汽电车客流量下滑,公交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近期,交通运输部等9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要“合理引导公众出行,营造优选公交、绿色出行的良好氛围”。
城市公共交通,如何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二级巡视员耿晋军建议,加强政策支持,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他认为,要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在落实运营补贴补偿、强化规划引领、保障公交优先通行、提升企业造血能力、保障从业人员权益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
此外,加强改革创新,优化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应创新公交服务方式,科学精准实施线网优化,加强与城市轨道交通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持续提升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实现公交服务供给多样化、精细化、品质化,不断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竞争力和吸引力。公交企业应发挥自身优势,聚焦主责主业拓展多元化经营,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他同时提到,加强示范引领,持续深化公交都市建设。筑牢底线思维,全力确保城市公交运营安全。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对保障群众出行、缓解交通拥堵、推进新型城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滨州市交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义亭看来,“便民、环保、智慧、高效、安全”的公共交通,不仅能更好地服务民生,还能助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