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青岛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等交通强国试点建设城市,在交通强国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近年来,青岛市围绕“互联互通、创新引领、转型发展”三大方向,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工作方案(2022—2025年)》,形成国家、省、市三级试点体系,构建起北上融入京津冀、南下联通长三角、西进辐射沿黄流域、东出日韩经济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一、聚焦“五个一流”,在国家试点中走在前列
一是打造一流轨道交通产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套设计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青岛造”印尼雅万高铁动车组正式运行,是中国高速动车组首次在国外投入商业运营。制定《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五年发展规划(2022—2026年)》,开展下一代列车轻量化关键技术研究,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初步建成,高速磁浮实验中心等三大实验平台投入使用。轨道交通全产业链成功申报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工信部特色产业集群。2023年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先进做法、经验,获交通运输部主要领导充分肯定。
二是锻造一流多式联运平台。建设中欧班列(齐鲁号)上合示范区集结中心。累计开通国内外班列线路31条,国际通达23个“一带一路”及上合组织国家的54个城市,逐步构建起“东接日韩亚太、西联中亚欧洲、南通东盟南亚、北达蒙俄大陆”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深化“前港后站”一体化海铁联运模式。积极拓展内陆腹地市场,出台促进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支持海铁联运发展。常态化开行“胶黄小运转”往返班列,实现青岛港与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无缝衔接。做优做强“日韩陆海快线”多式联运品牌。积极开展多式联运国际中转集拼,推动日韩港口海运船期与欧亚班列班期信息匹配,提升日韩过境货源发运效率,实现离岸港(日韩主要港口)—上合示范区—中亚全程运输服务稳定运行。
三是加快一流智慧交通建设。打造智慧交通应用场景样板。建成全通型、立体化、零换乘的胶东国际机场GTC,成为集机场、高铁、地铁、高架、公路于一体的零换乘综合交通中心。胶东国际机场飞行区无人驾驶系统进入测试验证阶段,首开国内机场“车路协同”无人驾驶先河。打造综合交通智慧运行服务体系。开发青岛市交通运输一体化应用平台,推进“交通+旅游”“交通+气象”大数据融合应用,实现信息发布的一致性、准确性、实时性。开展“出行即服务”MaaS系统研究。鼓励平台型企业深化多源数据融合,为旅客提供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个性化”“门到门”全程定制服务。
四是推动一流农村公路发展。按照“点、串、环、圈、带、片”规划布局,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实施“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积极争取农村公路用地支持,通过发放专项债、银行贷款、整合涉农资金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搭建起市级、区(市)、镇村“1+7+N”工作架构,实现全市农村公路“路长制”覆盖率100%。
五是深化一流综合体制改革。建立“1+6+N”高效协同内部运行机制。深入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学界定行政管理、综合执法、公益服务之间关系,实现行政机关、执法支队、事业单位高效协同运转。创新交通执法机制。形成“数据资源一个池、违法监测一张网、案件办理一条线、指挥调度一张图、队伍管理一本账”的“五个一”综合执法体系。从港政、航政、运政、路政等各个领域开展全链条案件调查,开创省内危险货物谎报、水路运输辅助业未备案等违法案件查处先河。探索行业信用监管模式。制定公路工程、公共交通、水路运输等领域信用管理及评价办法,创新推出公共交通细分领域的信用管理政策。
二、聚焦“五个先行”,在省级试点中担当重任
一是打造上合示范区国际枢纽先行港。依托上合示范区和青岛“海陆空铁邮”五港联动资源禀赋,拓展国际班列辐射范围,打造区域班列集结中心,完善周边综合交通保障体系,加快建成地面交通设施、地下智慧物流分拣系统。建设数字孪生第六港,实现与“海陆空铁邮”五港硬联通和软连接。通过“建港、聚流、优产、塑城”,搭建上合组织国家国际通道和鲁疆战略枢纽创新发展新平台,打造上合示范区国际枢纽港。
二是打造地铁运营BIM应用先行场。充分利用青岛地铁1号线天目山站工务、通号、供电、机电等设备设施既有的BIM模型成果,搭建运营BIM综合管理平台,最大程度探索建设期既有BIM资源再开发、再利用,促进运维精细化、一体化管理,达到地铁运维的精准高效管理。
三是积极推进“公路+”发展先行式。结合青岛高速路、普通国省道路网改造提升及区域产业发展,统筹“公路+产业”“公路+旅游”等“公路+”一体发展,重点规划建设莱州至青岛高速公路葡乡园交旅融合示范区,在北部镇街以马崔路为基础打造“公路+红色”示范路。结合莱西当地自然风光、红色资源、特色产业,推进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样板路。完善提升龙泉湖、青龙湖、姜山湿地周边道路,打造“农村公路+休闲”示范路。
四是探索农村公路智能管养先行点。结合“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农村公路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公路智能化管养水平。对县道、重点乡村道等安装视频监控系统、AR/VR全景指挥子系统、感知系统及交通参数采集系统,巡检车辆配备车载式养护巡查子系统。同步推进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TOCC)建设,通过试点引领全面提升农村公路智能化管养水平。
五是探索普通国省道结构维修先行地。针对我国传统沥青路面结构寿命短,资源消耗大的问题,结合长寿命沥青路面的结构特点,在S215黄大线等路段探索普通国省道智慧化建设技术、国省干线公路路面高韧长寿命化改造技术、高性能玄武岩纤维沥青路面技术等“三大技术”,使道路服役寿命达30年,比传统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寿命翻一番,形成针对普通国省道大中修工程结构维修与重建的成套技术体系。
三、聚焦“五个标杆”,在市级试点中发挥作用
一是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标杆。积极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面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建设,完善城区功能、实现区域更新复兴。深化董家口港区、临港产业区、新港城一体化建设,以港促产、以产带城、产城惠港,完善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配套,打造宜业宜居现代化新港城。
二是打造国际航空物流发展标杆。强化与顺丰、邮政、京东等国内快递物流企业战略合作,完善货运航线布局,提升货运效率。加密法兰克福、纽约等重点城市全货运航线,培育青岛—上合航空货运市场,发挥青岛在日韩和中亚间枢纽中转作用。吸引快递企业在胶东国际机场建立航空转运中心,依托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和分拨中心,拓展对日韩快运物流通道。建设快件转运、冷链物流等专业物流中心,畅通空运大通道。
三是打造现代公交都市发展标杆。积极打造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特色公交为补充的多层次、一体化公共交通出行系统。研究制定地铁TOD综合开发指导性文件,按照“站城一体、产城融合、功能复合”原则,全域推进地铁沿线TOD综合开发,实现综合开发收益反哺地铁建设。逐步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品质优良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体系。
四是打造交旅融合发展标杆。依托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机场等构建“快进”大通道,依托普通国道、普通省道、农村公路等构建“慢游”风景道,搭建旅游经济主框架,延伸旅游内涵主通道,拓展旅游外延主战场。推动实施普通国省道“1+6”特色旅游公路建设工程。重点打造G228滨海旅游路等6条精品路,推进城乡休闲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五是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发展标杆。以提升公路和水运基础设施使用寿命和耐久性为目标,抓好典型示范和体系完善,打造蓝谷至胶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等“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完善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工作指南,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和标准规范体系,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