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全力推动泰山内陆港综合货运枢纽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29 15:02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泰安市紧抓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机遇,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聚焦优化运输方式,以“多式联运+物流园”建设试点,加快泰山内陆港货运枢纽建设。2023年,泰山内陆港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列入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第一批试点任务。

一、紧抓强国机遇,高起点谋划试点启动。泰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第一批试点任务申报工作,按照打造鲁中地区物流枢纽的战略定位,编制印发泰山内陆港货运枢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建立“工作专班+专业团队”创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督导服务作用,奠定泰山内陆港货运枢纽创建组织基础。会同发改、工信、科协等有关部门,对申报单位进行指导,积极做好项目初审、评审等工作。依托国家、省、市下发的多式联运政策,全力支持泰山内陆港货运枢纽建设。

二、突出项目优势,高标准推动试点先行。泰山内陆港货运枢纽建设项目紧扣“融入济泰一体化发展,创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的总体目标,突出“临港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挥“海关监管、区位功能、内陆港资源”三个优势,推进建设“高端装备、多式联运、绿色发展、对外开放”四个新高地。整体规划可以概括为“双联双优一整合”三个层面:一是依托内陆港平台,与青岛港、日照港联动,构建多式联运物流通道;二是在内陆港运行框架内优化信息系统功能,优化海关监管作业机制,实现海关监管便利化;三是以内陆港为关键节点,充分整合现有优势资源要素,全面提升内陆港物流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

泰山内陆港规划核心区面积 3700亩,计划总投资16亿元,计划到2023年底,取得试点任务的阶段性成果与考核目标,完成铁路专用线1.6公里及配套设施建设并实现通车,完成泰山内陆港运营主体公司注册,海关监管场站封关运营;到2024年12月,完成货物到发量100万吨;到2025年12月,完成青岛港班列常态化运行,每年开行不少于100列,集装箱到发量15000标准箱,散货到发量150万吨,基本建成集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多式联运、现代服务业、市场展示、货物交易、保税物流、综合配套等多功能一体的综合铁路物流枢纽。

三、强化全面保障,高质量建设试点示范。一是完善企业通达路网体系。实施县道龙北路大修工程、国道205中修工程及国道205改建工程。积极协调配合岳华能源建成铁路专用线5.4公里。二是构建企业物流智慧信息平台。融合企业多式联运物流云平台、“铁运通”平台、海关监管系统信息,推进泰山内陆港、海关、铁路、青岛港信息无缝对接,企业在智慧平台实现达到交付、通关查验、转账结算等“一站式”业务办理,提升效率20%,每年通过智慧平台发运不少于1000标准箱。三是打造便捷高效运输服务体系。推动形成“枢纽+通道+网络”的服务新格局,畅通大循环和微循环,构建经济高效的货运服务体系,强化陆路货运服务能力,依托内陆港平台,实现与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联动,构建多式联运物流新通道。创新海关监管方式,解决外贸企业通道问题,实现青岛港功能前移,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预计降低单箱费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