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在线访谈>访谈实录

菏泽深化改革 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效能

信息来源:政策研究室 作者:张伟- 发布时间:2023-09-05 08:22 浏览次数:

主题:菏泽深化改革 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效能

时间:2023年9月5日

嘉宾:菏泽市交通运输局

          局长  程传政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在线访谈。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了菏泽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程传政,请他为大家全面介绍菏泽交通运输深化改革、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效能情况。程局长,您好。

程传政: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在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在线访谈栏目与大家见面。非常感谢省厅网站提供这样一个与大家互动交流的机会。首先,我代表菏泽市交通运输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菏泽交通运输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主持人:近年来菏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斐然,这离不开交通运输部门超常规谋划,超常规协调,实现了菏泽交通建设短期内大的跨越。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程传政:近年来,菏泽市交通运输局按照菏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力推进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内河航道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保障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为推动菏泽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尽快补短板,实现跨越式发展,市交通运输局打破领导、干部职工分工界线,成立全市综合交通工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副县级以上干部和各县区交通运输局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内河航道、农村公路等服务工作队,每个服务工作队由一名副局长任队长,从全局抽调38名优秀干部职工补充到每个服务工作队。服务工作队制定了单个项目的推进计划、工作措施、完成时限,明确牵头领导,将工作任务、目标落实到每一个服务工作队成员,实行图表上墙、目标任务销号管理,形成“网格化、全覆盖、分线作战”的抓落实责任体系。服务工作队积极主动深入一线,熟悉情况,摸清底子,加强协调,整体联动,实现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形象在一线树立,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

2021年以来,菏泽多个交通重点项目相继竣工通车。一是菏泽牡丹机场2021年4月2日通航,目前夏航季共运营航线13条,通达22个城市,累计旅客吞吐量86万(2021年36.7万、2022年32.9万、2023年截至目前16.4万)人,货邮吞吐量407吨(2021年25吨,2022年336吨、2023截至目前46吨)。牡丹机场在“十三五”当期就完成了立项、建设、校飞、竣工验收等各项工作,开创了民航机场建设的“菏泽速度”。二是鲁南高铁菏泽段2021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菏泽境内设巨野北站、菏泽东站、庄寨站,全长115公里;鲁南高铁菏泽段3年时间就建成通车,特别是菏泽至庄寨段3年半工期1年零8个月就建成,创造了中国高铁建设史上的“菏泽速度”。三是濮新高速公路菏泽段于2022年12月25日建成通车,全市已建成通车高速公路6条、通车里程590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目前,在建高速2条,分别是济广高速菏泽段改扩建,全长7.41公里,由4车道改扩建为8车道;郓城至鄄城高速,全长73.881公里,2025年通车。即将开工高速2条,分别是徐民高速单曹段,全长在88.886公里;济宁至商丘高速成武至曹县段,全长65.651公里,双向六车道。四是新万福河航道一期2021年10月实现通航,巨野港区万丰作业区2022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13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新万福河航道。作为北方内陆平原地区,陆路交通一直是菏泽主要甚至唯一的交通运输方式,请问菏泽市交通运输局是如何创新工作思路,实现内河航运“零”的突破的?

程传政:内河航运是内陆经济的重要引擎,对吸引外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山东省政府批复的《菏泽港总体规划(2015-2030年)》,菏泽市内河航道规划建设洙水河、新万福河、郓城新河等3条航道,呈“川”字型布局。

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推进内河港航项目的规划建设工作,以内河航道建设为突破口,打破菏泽长期依赖陆路交通的运输方式,让菏泽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多元化、合理化发展。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洙水河航道、新万福河航道一期相继建成通航,巨野麒麟港、万丰港投入运营。这两条航道的通航,有效解决了物流瓶颈制约,对沿岸物流业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新万福河跨菏泽、济宁两市,全长61.3公里。鉴于航道建设资金量大,配套资金筹集难的实际,菏泽市交通运输局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截至目前共争取交通运输部、省财政补助资金11.6亿元,极大地缓解了资金压力,为项目的顺利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10月,新万福河复航一期工程建成,巨野港区万丰作业区实现运营。货品主要是煤炭、焦炭、钢材、砂石、木材等,近期又连续开通6条集装箱河海联运新航线,成为菏泽社会生产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2021年全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79.79万吨,2022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622.41万吨,内河航运已成为推动菏泽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为菏泽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主持人:近年来,菏泽加大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力度,路容路貌有了根本性改观,实现了公路的“畅、安、洁、绿、美”,请问菏泽市交通运输局如何通过机制创新,实现公路管养水平大幅提升的?

程传政:为了解决公路管养方面的积弊,菏泽革新公路管养模式,探索推行“路长制”,把公路管养工作上升到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全市17条国省干线、116条县道全部明确了“路长”,使公路管养水平迅速提升,路容路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路长制”的主要任务包括清理违章建筑物、取缔公路集贸市场、治理公路扬尘、硬化平交道口、提升绿化标准、国省道安装路灯等。通过施行“路长制”,菏泽公路管养水平极大提升,国省干线路灯基本安装完毕,平交道口全部实现硬化,交通秩序规范,道路畅通安全,路容路貌整洁美观,营造了“畅、安、洁、绿、美”的公路交通环境。

在实施“路长制”工作的同时,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推进“美丽公路”建设,建成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和乡村文化相协调,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相融合,安全、便捷、绿色、美丽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尤其是公路绿化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建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的绿色走廊。

今年,菏泽抢抓全省加快推进公路旅游融合发展的机遇,加强交通运输、文旅、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协调联动,促进改革与发展的有效融合,大力实施旅游公路建设。菏泽纳入省“黄河入海”廊道项目70公里(2023-2025年),包括东明、鄄城和郓城3条支线,串联起黄河湿地公园、春博园、朱岗寺遗址、黄河堤顶道路、孙膑旅游城、郓城水浒好汉城、李集镇黄河旅游小镇、肖崮堆遗址文化、灵罗山民俗文化、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园等秀美旅游景点,栽植高标准绿化,建设农村公路驿站、提升完善旅游标识等设施,全力打造好交通廊道“黄河入鲁第一站”。目前,《菏泽市2023-2025年旅游公路实施方案》正在编制,并委托菏泽市公路设计院进行勘察设计,旅游公路沿线的绿化工程已经展开,其中郓城支线已完成绿化栽植8000余株。下一步,菏泽市交通运输局将继续加强与文旅、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动,结合菏泽自身特点,深入挖掘旅游公路文化内涵,加快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旅游公路服务功能,更好展示沿途风貌和旅游资源。

主持人:作为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的主管部门,菏泽市交通运输局采取了哪些改革举措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程传政:在推进执法改革过程中,市交通运输局坚持先破后立,推陈出新,将如何有效利用好现有执法力量,实现执法资源效益最大化作为改革着力点,真抓实改,全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2019年3月,组建了菏泽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承担市级公路路政、道路运政、航道行政、港口行政、地方海事行政、工程质量监督等执法职责。2022年9月,由原公路路政执法支队划转113人,支队全面完成改革工作,设置了综合科、法制科、案件审理科、执法监督科、科技信息科等7个内设科室,5个综合执法执法大队,7个高速执法大队,将90%的人员放到执法一线,在体制上保障执法力量下沉。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之后,改变了原来交通运输执法中存在的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减少执法层级,加强执法保障、提高执法效能、强化执法监督。

交通综合执法改革完成以来,菏泽市交通运输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服从大局,认真履行职责,主动担当作为,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组织开展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治理“百日攻坚”集中整治活动、全市交通运输客运行业打非治违活动、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和告知承诺制,推行“说理式执法”。强化全市联动、上下互动,加强对县级执法机构监督指导,实现全市执法一盘棋。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锻造高素质交通运输执法队伍,组织开展了执法人员轮训、考试,执法文书制作评比,执法技能大赛等活动。结合重大隐患专项整治及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行动,以“两客一危”、在建交通工程、水上交通等领域为重点,以“局领导+行业管理人员+综合执法人员”模式组建安全包保工作组,紧盯公路水路运输重点领域,进行督导检查。提升科技执法效能,建设治超非现场执法,目前已建设完成非现场执法检测点11处,正在筹备建设全市“智慧交通执法一体化平台”,完善市级治超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主持人:谢谢程局长的详细解答!非常感谢程局长做客本期在线访谈。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本期访谈到此结束。

程传政: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再见!



信息来源: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