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梁山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抢抓国家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政策机遇,聚焦智慧绿色港口升级改造,打造智慧绿色港口样板,先后入选国家发改委“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国家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交通运输部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第一批)和山东省2023年全省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
一、深挖资源,优化提升,创新打造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
深挖区位资源优势。济宁能源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建成长江以北最大的内河港口——梁山港,依托“瓦日铁路-京杭运河-长江黄金水道”“丰”字型物流大通道,2000吨级船舶自此可通江达海,每吨运输成本节约50-60元,降低企业综合物流运输成本30%以上。按照每年1500万吨运输量来算,每年可为客户节省运输成本8到10亿元,预计今年总共可节约综合物流成本50.90亿元。推进铁水联运互通。修建了9.18公里的铁路专用线联接梁山港与瓦日铁路,通过港口与铁路的衔接互通,实现了铁路、公路、水路三路联通。实施运河疏浚复航。按照二级航道标准疏浚17.1公里梁济运河,拆除5座跨河桥梁,办理部分路段公路产权移交,建设绕行道路,顺利完成后码头桥和邓楼节制闸拆除工作,在2021年4月实现运河通航,把京杭运河通航航道由原来的济宁港向北拓展至梁山港,成功打通水路通道,形成了瓦日铁路连通东西,京杭运河直下江南的通江达海“黄金大通道”。
二、科技引领,低碳发展,全力建设绿色现代物流枢纽
梁山港以建设“安全高效标准港”“森林绿色生态港”“智慧智能科技港”“创新引领示范港”为目标,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化、集群化,助力济宁市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突出信息化引领。率先建成江北第一个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于一身的内河智慧化调度信息平台。强化降尘环保。建设占地203.96亩的亚洲最大跨度单体全封闭式钢结构储煤棚,全部采用了自动化智能喷淋系统,实现了煤炭绿色环保存放,整个园区实现了“运煤不见煤”。构建绿色航道。坚持以“绿色动能”推动港航生态体系建设,引进108辆LNG清洁能源货车和16艘LNG船舶,较使用柴油的传统运输车辆和船舶,可降低污染物排放70%以上。与中船集团合作,开展“千船计划”“气化运河”行动,引领辖区内7000余艘柴油动力船舶“小改大、油改气”,大力推广使用LNG新能源船舶,保护水资源环境,发展绿色航运。探索循环经济。大力发展光伏、风能发电,已建设5兆瓦光伏发电,年发电量可达560万千瓦时,每年节约电费160万元。
三、贸易引领,金融赋能,率先向贸易金融物流港转型
2017年以来,梁山港公铁水多式联运完成煤炭等大宗货物集疏量6350万吨,实现贸易收入近200亿元,仅2022年一年,梁山港新增融资10亿元,盘活存煤近15万吨,真正实现由单一煤炭港口向综合性码头拓展,围绕煤、焦、钢、木材、粮食、件杂货及集装箱等大宗货物开展货物多式联运贸易,建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不断放大枢纽功能,做大港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