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在线访谈>访谈实录

构建“内畅外联、绿色低碳、高效便民”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信息来源:政策研究室 作者:张伟- 发布时间:2024-11-15 08:36 浏览次数:

主题:滨州市构建“内畅外联、绿色低碳、高效便民”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嘉宾:滨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邹继刚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在线访谈。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了滨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邹继刚,请他为大家全面介绍滨州市构建“内畅外联、绿色低碳、高效便民”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情况。邹局长,您好。

邹继刚: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在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在线访谈栏目与大家见面。非常感谢省厅网站提供此次与大家互动交流的机会。首先,我代表滨州市交通运输局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滨州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在全省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的攻坚过程中,滨州市锚定构建“内畅外联、绿色低碳、高效便民”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邹局长,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邹继刚:近年来,滨州市抢抓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重大战略机遇,锚定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以来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530亿元,内畅外联、绿色低碳、高效便民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形成,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蹄疾步稳。

一是“铁路网”加速织密。聚焦打造“轨道上的滨州”,全市建成铁路19条,通车里程426.7公里。津潍高铁、济滨高铁建设进度持续保持全线领先,开工累计完成投资89.96亿元。其中津潍高铁滨州段超高压电力迁改全部完成,全线首座连续梁在我市顺利实现合拢。济滨高铁桩基、承台、墩身工程全部完成,无砟轨道施工进展顺利。滨州站、惠民站开工建设。

二是“公路网”跨越提升。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7817.9公里。建成高速公路8条,总里程490.9公里,滨州形成“高速环城”和“县县双高速”发展格局。普通国省道通车里程998.4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99.5%,路况检测评定结果优良路率达95.13%,G233克黄线在2023年国家公路网检测中路面技术状况全国排名并列第一。G228丹东线、G220东深线等一批区域重点国省道项目进展顺利。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6328.6公里,建设规模和年度考核连续5年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三是“水运网”河海联动。聚焦服务融入山东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持续推动港口提质扩容。全市生产性泊位52个,滨州港5万吨级航道进展顺利,航道工程开工在即。2023年全市港口吞吐量历史性首次突破5000万吨大关,位列全省沿海城市第4位。小清河黄金水道全线通航,全面开启了河海联运新模式,构建起“一港一河四港区”的“通江达海”水运网。

四是“航空网”转型升级。滨州大高通用机场建于2003年,是我省运行良好的A1类大型通用机场,飞行区等级4C。2020年12月30日,正式开通滨州—北京、“环鲁飞”等短途运输航线,滨州正式拉开航空时代帷幕。目前,正在积极推进通用机场升级民用机场,机场选址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成立全省首个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正在积极推进山东滨州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建设和A类飞行服务站前期工作,滨州正阔步迈向低空经济新蓝海。

主持人:今年以来,滨州在客货邮融合、定制公交等领域先行先试、探索创新,相关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请简要介绍一下滨州在交通惠民方面的主要工作。

邹继刚:近年来,滨州市交通运输局始终践行交通惠民工作理念,倾力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推动交通成果更多惠及群众,交通运输服务保障精准高效。

一是客货邮实现深度融合。牢固树立“快递进村惠民生、物流出村促振兴”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制定发布行业企业标准《客货邮融合运营体系规范》,成立基层邮政快递业发展中心,将210家邮政快递企业(网点)、1677个服务站纳入统一管理。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113条,运行车辆180辆,服务覆盖全市2923个行政村。畅通农副产品上行渠道,开通“冬枣专线”“牛肉专线”等特色公交线路,今年以来收发农村快件2733万件,同比增长192%。

二是定制公交创新发展。聚焦群众个性化出行和企业多元发展,探索传统公交改革转型,大力推进定制公交,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发展模式。在全省率先推出宝宝巴士、动态巴士出行服务,通过信息支撑、预约出行、一站直达和安全防护,为学生和市民提供个性化定制出行服务。5月初试运行以来,累计完成订单17.2万单,运送乘客25.6万人次,总运营里程88.6万公里,实现营运总收入52万元,有效助推政府财政减负,实现企业补亏。

三是农村公路扩面提标。深入实施“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2021-2023年,全市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290公里,路面状况改善3312公里,重要村道安保工程1617公里,危桥改造181座。投资8.03亿元,建成省厅规划交通旅游廊道内农村旅游路项目96.1公里,全面打造“一镇一特色、一路一风景、一村一幅画”旅游公路,滨城黄河安澜大道被评为山东省黄河国家风景道典型段。

主持人: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请问滨州在落实“双碳”国家战略,推动运输结构调整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邹继刚: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运输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公转铁”“公转水”运输结构调整,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铁路货运量完成1459.7万吨、同比增长17.4%。港口吞吐量捷报频传,2023年首次突破5000万吨历史关,达到5020万吨,同比增长5.3%;今年1-9月,完成3865万吨,同比增长2.2%,其中外贸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同比增长242%。“公转铁”方面,去年泊港铁路货物直通运输开通以来,累计发运氧化铝、煅烧炭等大宗货物70万吨。邹平货运铁路专用线开通邹平-黄岛港海铁联运班列,累计运量突破5万吨。“公转水”方面,滨州港开通运营“滨州-绥中-霍林河”35吨宽体箱海铁联运氧化铝特色专线,成为国内宽体箱海铁联运下水箱生成量最大、宽体箱船舶标准化程度最高常态化运行的特色航线,年内完成运量15718标箱。小清河黄金水道实现载货通航,正式开启“全流程链”河海联运新模式,补齐了内河航运短板,我市自主建设的小清河复航首制船顺利上水。“多式联运”方面,积极培育区域骨干企业发展多式联运,今年前三季度,我市京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滨新欧”“滨海欧”多式联运运量64.6万吨,其中“一单制”运量60.5万吨。

主持人:“十五五”将至,请问滨州在构建“内畅外联、绿色低碳、高效便民”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方面有哪些措施和目标?

邹继刚:“十五五”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加速发力,全面成势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抢抓国家、省重大战略机遇,全面融入国家京津冀—长三角交通主轴和全省五大交通通道,着力构建内畅外联、绿色低碳、高效便民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实现通江达海、连通世界,聚力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具体来讲,就是抓好“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开放通道建设,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十五五”期间初步谋划了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32个,其中铁路项目6个、公路项目15个、港航项目7个、机场项目1个、枢纽项目3个,总投资约650亿元。规划建设“两横一纵”高铁网、“一横三纵N连”普速铁路网、“六横三纵两环”高速公路网、“一港四河六港区”港口群、“一运输四通用”机场群,加强与京津冀、沪浙苏、粤港澳大湾区、省会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联系。

二是聚焦服务品质改善,更好优化群众出行环境。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在完善公交服务网络和优化公交出行体系基础上,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和市场运作,不断拓展定制公交服务范围,推动传统公交改革转型,提升企业自我“造血”能力。坚持因地制宜、示范引领,加强农村客货邮与快递物流、电商平台等深度合作,进一步探索建立农村物流数字化服务平台,更好畅通“农产品上行、快消品下行”渠道。持续深入实施好免通行费、降公交费、特殊群体和部分区域免乘车费等多项交通惠民工程,推动交通发展成果更多惠民群众。

三是聚焦治理能力提升,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绿色转型。认真落实“双碳”战略目标,谋划和推进货运铁路专用线和生产性泊位建设,不断提升通达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需求调研和企业指导,更好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力争“十五五”铁水运量突破亿吨大关。鼓励骨干企业争创部、省多式联运试点,积极推广“内陆港一单制”成功经验,打造滨海欧“天天班”、滨新欧“五定班列”,推动班列常态化运行。二是突出科技支撑。依托滨州市政务云平台,以智慧交通运输综合平台为核心,规划以“一个数据资源中心,四个智慧应用系统和N个业务行业应用”的“1+4+N”智慧交通框架体系,整合、升级和新建一批交通运输行业智慧化应用。三是强化行业监管。深入探索“电子押运”新型安全防控技术操作规范和管理机制,构建科技赋能、数据共享、部门共治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治理新模式。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向更多领域推广,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环节。切实加强出租汽车行业监管,抓好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扎实做好铁路、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做好安全生产信用评价,运用好信用监管抓手,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奋楫扬帆正当时,砥砺前行再出发。下一步,滨州市交通运输局将锚定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总航标,聚力攻坚,担当实干,着力构建“内畅外联、绿色低碳、高效便民”交通运输体系,更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谢谢邹局长的详细解答!非常感谢邹局长做客本期在线访谈。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本期访谈到此结束。

邹继刚: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再见!


信息来源: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