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安市接续实施“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建设、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行动和通户道路“三通”工程,农村“出行难”得到历史性解决,农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新泰市、东平县建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泰山区、肥城市建成省级示范县,示范县比例居全省前列。《中国交通报》头版发表文章,介绍该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经验做法,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建设成果。
一、抓建设,强化农村通行基础。2014年至2023年,累计投入资金131.6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7110公里,累计解决88个乡镇、3707个建制村通硬化路难题。同时,积极推进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建设,完成了2787个行政村通户道路硬化任务,共完成建设里程9938公里,全市行政村基本实现通户道路硬化。截至2023年底,泰安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5224公里,农村公路路网密度达196.13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前列。
二、强管理,公路治理规范有序。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建设,先后出台《泰安市深化农村道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泰安市农村道路路长制实施方案》,农村公路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绩效管理,各级职责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协作机制更加顺畅。为实现路网运行监测动态可视化管理,开发农村公路“路长制”App,截至2023年底,全市各级路长达4037人,实现“路长制”全覆盖,管养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肥城市率先开展农村公路数字化建设,构筑起“1+3+4”数字化系统平台,成为全省第一个将数字化公路系统运用于农村公路现代化管理的县级市。
三、重养护,通行品质逐年提升。全市各级管养责任更加明确,养护模式更加自主多样,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农村公路管养队伍更加完善,一事一议、公益养护岗、环卫一体、第三方检测、专业养护等形式更加多元,农村公路养护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10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养护资金53.5亿元,实施养护工程14.58万公里,中等以上路的比例由2014年的87.8%提升至2023年的96.9%,累计改造农村公路危旧桥梁211座,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5296.3公里,平交道口整治21267个,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实现从“村村通”到“路路安”的转变,农村公路自动化检测率已提升至100%,全市农村公路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四、促运营,运输能力持续提升。10年来,全市新增19个建制村通客车,实现建制村全部通客车。四好农村路站点、线路运营和信息互通不断优化,客货邮融合发展加速推进,到2023年底,全市共设置县级农村客货邮融合站点6个,乡镇级站点56个,村级站点1520个,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59条,投入农村客货邮运营车辆226部,行政村全部实现村级物流网点覆盖,全市城乡物流一体化网络基本形成。宁阳县“智慧物流+交快融合”获全国第四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试点,肥城市成功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