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建设试点获交通运输部批复。围绕“1~2年,建设试点成效初显;3~5年,品牌带动效应明显增强,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建设目标,青岛市系统谋划、认真组织,扎实推进建设试点各项任务目标落实,坚持“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新发展格局,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海陆空铁“四港联动”,助力上合示范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全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全面提升多式联运综合服务能力,建设试点任务取得重要成效,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了青岛方案。
一、打造前港后站一体化海铁联运模式典型
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物流通道全面贯通。开通面向上合组织国家海运航线42条,链接起横贯欧亚、联通日韩东盟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正成为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最佳“出海口”,为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产业链供应链高效稳定作出积极贡献。截至2023年底,首创的“胶黄小运转”往返班列到发15.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9.88%,真正意义上解决了海铁联运进港最后1公里问题,实现港口铁路集疏运顺畅、海铁联运无缝衔接,减少集装箱在港站间多次转运和吊装关键问题,打造“前港后站”一体化海铁联运模式典型。
二、探索“一单制”信用融资新模式
锚定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功能定位,全力推进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发展“四个中心”和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建设,为国际双多边框架下地方经贸合作提供场景、模式和范例。中欧中亚班列上合多式联运“一单制”进口试点工程、上合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分别获批省多式联运试点工程。截至2023年底,完成53票“一单制”试点。上合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依托多式联运“数字一单制”跨境联盟网络项目,探索建立多方协同、风险共担的多式联运贸易融资新机制,已注册115家企业、机构,累计试单24笔,为物流、贸易企业融资2600余万元;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平台为多式联运经营方、政府单位等物流业务各参与方,提供实时的业务数据支撑和一站式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已累计注册企业69家,平台交易额9139万元。积极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2023年7月,中欧班列(齐鲁号)首笔线上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成功落地,标志着“班列+进出口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取得新突破。
三、激发物流枢纽优势
近年来,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发展。青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正式获部批准,我省首个空港综合保税区(紧邻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货运区、上合国际枢纽港)正式开关运行,海陆空铁物流联动优势明显。以一单制模式成功开行胶州上合示范区至上合组织成员国的“中俄专线”TIR国际道路运输线路。作为山东首条国际道路运输定班专线,我省国际道路运输中俄通道正式开启。公路运输进一步与海运、航空、铁路等运输方式形成互补,更好满足企业对国际运输方式多样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