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020161号
提案的答复
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工商联提出的《关于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就涉及交通运输工作的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交通与旅游关系密切、相辅相融,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省交通运输厅大力推进交通和文旅融合发展,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交通支撑。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将旅游交通网主骨架建设纳入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工作机制,省、市、县三级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分工负责、共同推进”的思路,建立省级统筹协调、市县组织实施、社会积极参与的推进机制。成立旅游公路建设推进工作专班,组织专业人员集中办公,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统筹协调推动旅游公路建设。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印发《山东省旅游交通网主骨架布局规划(2023-2030年)》,规划形成东部“千里滨海”、西部“鲁风运河”、南部“红色沂蒙”、北部“黄河入海”、中部“长城寻迹”五大主题廊道,统筹谋划覆盖全省的“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支撑国家文化公园和文化体验廊道建设,推动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相继印发《山东省旅游公路建设指南》《山东省旅游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明确细化发展方向、任务目标和工作要求,同时邀请国内顶尖设计团队开展山东省旅游公路总体策划方案和标识体系研究。
三是打造精品示范项目。建成旅游公路1363公里,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按照“一路一特色,一廊一主题”的原则,打造泰安市S103东岳胜境旅游公路、济南S103、齐河县滨河大道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公路样板路,形成“公路+生态旅游”新典范。推出淄博“周末及节假日1元公交游景点”等系列文旅融合创新产品,烟台招远欧邱线、临沂沂南“爱尚沂南·红色之旅”等农村公路入选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威海“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获评为国家第一批交旅融合发展十佳案例并位居榜首。
四是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依托重要客运枢纽、服务区打造运游融合精品站点。积极推进“旅游型”“休闲型”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创新“服务区+旅游”商业模式,持续推动“山东手造”“黄河大集”进高速服务区。鼓励企业开展特色旅游客运,开通机场、火车站至主要景区景点的旅游专线,进一步丰富旅游包车、住宿、餐饮、娱乐等延伸服务。大力推进多样化、高品质、个性化发展的旅游定制客运服务,加快推进联程运输,推进形成“出行即服务”新体验、“站运游一体化”新模式。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及措施
一是推进旅游交通网建设。加快推进“市市通高铁”“县县双高速”,提高旅游的通达性和便捷性。聚焦黄河、大运河、齐长城、黄渤海、沂蒙革命老区五大旅游资源富集区,加快构建“外部交通快捷,内部交通顺畅,慢行交通丰富”的“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
二是打造一批特色样板路。实施《山东省加快旅游交通网主骨架建设和“四好农村路”扩面提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加快三年行动项目库项目建设,聚焦精品示范段,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样板旅游路。
三是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加快印发《山东省旅游公路品牌标识建设指南》《山东省旅游公路评估验收标准》等文件,起草《山东省加快旅游交通网主骨架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指导各市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公路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动形成山东旅游公路特色品牌。
四是提升旅游客运服务品质。强化旅游客运水陆空联动,协同推进旅游交通服务一体化建设。拓展机场、高铁站、汽车站、邮轮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等旅游服务功能,构建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整体打造邮轮母港、始发港、停靠港邮轮旅游体系,加大民航国内旅游航线开发力度,开通季节性旅游包机航线,谋划“邮轮+高铁+飞机”特色线路。
当前,我省交旅融合正处在起势阶段,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省交通运输厅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交通“现代化开路先锋”的战略定位,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旅游出行需求为导向,完善交通配套设施,在理念、规划、设施、服务融合上精准发力,持续为全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交通力量。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202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