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六大重点体系之一。济宁市抢抓机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实施公交惠民政策,全力推进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工作。2023年,济宁市获批交通运输部“十四五”期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
一、加强组织保障,落实公交惠民政策。济宁市成立由市长任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公交都市创建全局工作。制定《关于进一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发展路径和目标,深入贯彻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济宁市主城区延续早晚高峰时段免费乘公交政策,公交客运量等指标持续刷新,主城区交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执行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军休干部)、残疾军人、消防救援人员、退役军人免费乘车政策,公交惠民政策极大提升公交绿色出行吸引力以及市民出行幸福感、获得感。
二、加强顶层设计,增强公交系统承载弹性。一是高标准制定公交线网优化方案。结合城市发展以及公交运营的实际,联合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编制《济宁市中心城区公交线网的优化方案》,从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公交站点设置及公交港湾改造、公交场站规划建设、公交专用道布设等方面制定了目标,为下步公交发展提供规划依据。二是高水平构建多层次公交线网。围绕市民出行需求和相关规划等,高水平构建多层次公交线网。2023年,济宁市主城区新增及调整公交线路16条,其中,新开通早晚高峰快线T1路、T2路,跨区长距离通行更加快捷。优化调整及开通至大安机场的6条公交专线,目前共有城际公交线路34条,线路总里程1500余公里,搭建起全市区域公交网络主骨架。同时,以常规公交、社区微循环公交、“村村通”公交、高峰快线等多元化公交线路为辅助,一张“快、干、支、微”层次分明的多层级公交线网基本构成,公交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三、加强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交服务功能。一是城市发展融入公交优先理念。对主城区公交站亭进行智能化提升改造,新智能站亭与“济宁公交”APP同步,具备信息发布、自动报站等功能,在提升候车环境同时,吸引市民公交绿色出行。按照国家标准对现有和新建公交站台进行无障碍化改造,有效改善残障人士候车出行体验。二是大力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响应国家推动加快氢能源公交推广普及,落实《山东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23年,购置150辆氢燃料电动低地板公交车,进一步推动公交车型结构优化,公交运力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三是实现全市公交一卡出行。将全市公交“一卡通”列为2023年市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对全市公交收费系统全面升级,全面完成济宁市公交卡互联互通平台建设,济宁市内15家公交企业、38个卡种实现互通互联,真正实现“一张卡”乘遍全市公交。
四、加强品牌打造,持续提升公交服务品质。一是打造助学公交品牌服务。在主城区创新推出“文曲行”助学公交品牌服务。“文曲行”助学公交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出行安全问题,而且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周边交通拥堵状况。目前,主城区41所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开通96条“文曲行”助学公交线路,每日运营班次500余个,日均客运量1.3万人次。上述线路的开通受到广大师生家长一致好评。二是拓展绿色出行新服务。充分发掘公交现有资源潜力,2023年,济宁公交开通“百姓快充”充电便民服务,依托公交完善的充电网络,先后开放主城区“百姓快充”豪德、杨柳等公交充电站,满足市民电动轿车快充需求。“百姓快充”服务极大提高了充电桩的使用效率,也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三是推出响应式定制服务。根据群众出行需求,结合节假日和旅游景点特点等,开通太白湖牡丹园赏花专线及芍药专线、春节假期“春节乐游”和“春节赏灯”专线、清明节时段“寄思”公交专线等,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下一步,济宁市将紧抓公交都市创建的机遇,对标《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的定位要求,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强化部门联动,积极调动社会公众的参与性,加快公交都市创建各项工作,为公共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