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德州市抢抓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机遇,围绕统筹解决好群众出行、物流配送、寄递服务三个“最后一公里”难题,首创提出打造市级全域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区。2023年3月,“打造全域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区试点”获批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第一批试点任务。截至目前,德州市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点实现100%覆盖,成功创建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3个(全国最多),4个县市区先后入选我省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数量居全省前列)。农村物流成本特别是农产品上行成本下降10%、运输效率(时效)提升40%。
一、协作联动,统筹全域发展
一是高位顶格推进。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工作机制,统筹全市全域,高位顶格推进打造全域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区试点任务。12个县(市、区)建立完善党委政府领导下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体系,构建起交通、邮政、发改、财政等多部门协同配合的体制机制。2023年以来,市工作机制召开专题会议(现场会)4次,解决问题12项。二是加强政策支撑。连续3年将快递进村纳入民生实事,落实客货邮融合发展各类补贴4000余万元,市财政对每个村级快递站点补贴2000元,对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银铜牌项目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和2万元,快递进村公益岗获市级补贴760万元。三是量化考核标准。作为全省首个全域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强化与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沟通对接,加强专业指导,科学规范编制全域客货邮融合发展考核指标、服务规范标准,为阶段性考核和验收提供主要参考依据,更好地指导融合发展成果推广。
二、夯实基础,完善保障措施
一是路网配套到位。大力实施普通国省道“畅安舒美”提升工程,国省道路况指标从全省第13位上升至第2位,成为全省首个消除存量次差路的地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发力,2023年“四好农村路”新改建867.3公里,完工率达145%,区域内实现“村村通油路、户户硬化路”,全面打通农村地区人流物流的“毛细血管”。二是运输保障到位。全面推进“快递上公交”,开通农村客货邮合作示范线路134条,日均发送车次500余班,全市2700余部城乡公交车开通了代运邮件快件功能,占比达80%,全市下辖建制村的130个乡镇(街道)、6640个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交(客车)率连年保持100%,县乡村共配节点实现全覆盖。三是物流承载到位。整合邮政、快递、交通、供销、商务等多种资源。在县级层面,12个县(市、区)均建立快递分拣中心,引导快递企业和公交公司进驻,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拣、统一配送;在乡镇层面,整合利用乡镇原有交通场站、邮政网点等场所,构建“多站合一、集约共享”的乡镇物流快递服务中心客货邮融合发展服务体系;在村级层面,利用交通场站、邮政网点、农村超市、合作社等场所,设立村级快递驿站,真正实现快递服务“进村入户”。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县级综合性物流分拨园区16个、乡级多功能共配中心130个、村级物流快递站点5102个,入驻快递企业运营成本降低30%以上。
三、挖掘特色,厚植发展动能
一是深入挖掘从业人员岗位潜力。全市招聘1267名人员进入快递进村公益岗,负责镇村快递物流配送服务工作,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在物流快递配送车、城乡公交车、快递服务站点设立党员先锋岗,常态化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比技能、比奉献、比作为“三亮三比”活动。全市培育84名头部电商主播,助力农产品上行。二是典型引领培育发展特色。乐陵市将原来的邮路串跑模式调整为点对点作业模式,每年可为邮政公司节省投递费用28万元,为公交公司增加收益20余万元。禹城市着力打造“禹种不同”农产品品牌,客货邮服务直达农产品产供销基地,月均订单量2.6万件,交易额130多万元。庆云在大力发展寄递农业特色产品同时,承接了农村合作社(供销社)的农资配送业务,实现了“快农合作”。宁津县扎实推进“快递进厂”工程,在制造加工企业末端设立快递物流服务站,实现前置化服务,制造业物流成本下降了15%左右。三是品牌带动增添发展动能。截至2023年,德州市快递服务制造业入库项目19个,其中超百万件项目3个。乐陵“乐快”农村物流品牌案例入选交通运输部十大典型案例和第三批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禹城“禹小驿”、齐河“红齐交邮”等农村物流品牌蓬勃发展,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下一步,围绕试点任务目标,德州市将持续加强要素保障,夯实基础配套,大力实施普通国省道“畅安舒美”提升工程、“四好农村路”技术等级提升行动和危旧桥梁改造专项行动动态清零,畅通农村地区人流物流的“毛细血管”。同时加强试点工作督导调度、政策支持和总结推广,充分发挥试点先行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放大“乐快”工程、“禹小驿”、“红齐交邮”等品牌效应,打造“一县一品牌”,实现各县市区齐头并进、全域融合、普惠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