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莱州市全面推动农村交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畅通农村交通网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求。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2355公里,村庄通户道路硬化率、农村公路列养率、建制村通客车率均达100%。今年2月,荣获交通运输部第四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
一是“四个到位”筑牢农村公路发展根基。凝聚创建合力,打造长远发展路。政府主体责任落实到位。成立“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长效机制,将主要指标纳入对镇街和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全面实行“市级总路长+县乡村三级路长制”组织体系,确保“四好农村路”工作有序开展。县级财政投资主体到位。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公交运营资金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确立了以县级投资为主体的开发模式,为示范县创建工作提供坚实资金保障。管理考核模式监管到位。将交通强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养护体制改革、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相关补助资金与考核挂钩,督导整改任务不达标、资金落实不到位、工程建设程序不合规的单位。科学规划引领到位。以千里海岸观光廊道(莱州段)建设为契机,规划主线约27公里沿海旅游公路,打造“莱州市金华线‘渔耕’文化旅游路”“凤西线生态康养旅游路”等农村旅游公路,建设休闲广场、景观长廊、驻足驿站、文化墙等配套设施,展示农村公路新形象。
二是“四个目标”提升农村公路发展品质。紧扣创建主题,全面提升通行品质。以“实”为目标完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打造金华线、荆矫线、朱桥线、朱卅线等多处集排水、绿化、安防、管养、景观系统“五位一体”的示范路工程。截至目前,镇(街道)及建制村硬化路覆盖率,农村公路新建、改建工程交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近年来,累计投资2.36亿元,完成9条县路全长78.976公里路段的大中修改造工程;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394公里,危桥改造34座。投资4800万元持续开展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为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网络提供了坚实保障。以“严”为目标提升农村公路管理水平。建立农村公路管理网络,组建县、乡、村三级养护队伍1048人,实现“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三级路政管理队伍全覆盖,明确管护任务,做到有路必管、管必到位。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农村公路法制和执法能力建设,完善农村公路保护设施,及时查处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及其他各类破坏、损坏农村公路设施等行为,保障公路安全畅通。以“畅”为目标健全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全面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模式,建立农村公路信息库,制定《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补贴办法》,多方筹集公路养护经费,创新农村公路管理模式;实行县级公路“市场化、专业化”养护新模式,将县级公路日常养护交由专业化公司实施;各乡镇根据工作实际,将乡村公路日常养护和环卫一体化工作相结合,采取市场化招投标的方式各自确定保洁公司,推动日常养护工作有序开展。以“优”为目标推动城乡交通发展。投入资金4550万元实施城乡公交化改造,更新公交车辆,优化城乡公交线路布局,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依托邮政物流网点,建立县级农村物流服务中心1个、乡级农村物流服务站17个、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962个,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
三是“四个亮点”激活农村公路发展动力。凸显创建特色,提升乡村发展新动能。打造“智慧交通”亮点。通过烟台市农村公路智能化养护云平台,实时监控和记录农村公路运营管理、新建工程、养护工程、路长管理、路产管理等情况,提高养护作业效率30%,缩短平均修复周期50%。打造“安全交通”亮点。完善“销号式”台账管理,加强路政巡查,完善一路一档、一桥一档,聘请第三方安全评估公司对全市所有农村公路进行安全隐患评估,建立隐患台账,对路检路查中发现侵占公路、占道经营、破坏路产路权行为、违法行为一查到底,将损失、安全事故降到最低。打造“富民交通”亮点。依托“山水田园傅家桥”“休闲农业马家庄七彩村庄”“夫子石朱旺村”和小草沟村为代表的美丽乡村,走出一条“以路带产、以产富民、以业兴村”的新路径;将莱州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三山一园”旅游景区等旅游景点串珠成链,搭配高标准附属设施、服务设施,旅游板块互联互通,切实带动沿线增收致富。深入推进“交通+快递物流”,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产、运、销”联动发展,让农村公路的建设成果更好地服务“三农”。打造“文明交通”亮点。以创建首批县级全国文明城市为主题,制作农村公路文明出行系列宣传展板300余块,悬挂宣传条幅350余处,增设路政宣传牌120余块。集中整治农村脏乱差环境,广泛开展最美街道、保洁之星等活动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