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引领城市发展 服务人民出行 争当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排头兵
时间:2024年 5 月14日
嘉宾: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曹殿军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在线访谈。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了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殿军,请他为大家全面介绍济南市“引领城市发展 服务人民出行 争当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排头兵”情况。曹局长,您好。
曹殿军: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在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在线访谈栏目与大家见面。非常感谢省厅网站提供这样一个与大家互动交流的机会。首先,我代表济南市交通运输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济南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主持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济南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对城市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请您介绍一下,这几年省会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建设总体情况。
曹殿军: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创建工作,将创建工作纳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我局也作为“双创”目标之一,加快推进相关工作。
济南市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围绕创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个目标,秉承“引领城市发展,服务人民出行”的理念,坚持以高标准规划引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济南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济南行动方案》和《济南市创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从国际、国内、省会、市域、中心城区5个维度,聚焦铁路、公路、机场、水运、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枢纽场站、“交通+”融合发展等9个领域进行谋划,统筹推进“铁陆空地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动“一轴二廊三通道”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构建“通道+枢纽”一体化格局,优化“米字型”高铁网,完善“二环一联十六射”高速公路网,打造国际一流的4F级航空枢纽,构建“5+6+N”综合客运枢纽体系,推动形成“1+2+6”综合货运枢纽体系。构建以综合运输通道为骨干、以国际空港枢纽和济南国际陆港为核心支点、以多层次网络为依托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到2025年铁路运营及在建里程突破92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及在建里程突破5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940公里, 力争“十四五”时期完成投资3721亿元。近几年,省会综合立体交通网日趋完善,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工程落地见效,济南市交通投资屡创新高。2021-2023年全市分别完成交通投资574亿元、667亿元和832.6亿元,在全省16市交通投资激励考核中位列第1名。2024年,计划完成投资800亿元,力争850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800亿元左右。
主持人:从这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济南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曹局长能介绍一下9个领域的谋划情况吗?
曹殿军:好的,主持人。为加快提升济南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和辐射能级,济南市交通运输系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精气神,引领城市发展,加快推进交通重大项目建设,为“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完善“米字型”高铁网。加快建设由京沪、济青、济郑、石济、胶济、济莱、济滨、济枣等8条高速铁路射线构成的“米字型”高铁网络,加快打造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高铁通道,推动济南都市圈从“互联互通”向“直连直通”转变。目前,京沪高铁、胶济客专等10余条干线在济南交汇,铁路营运里程达到835公里。全市高铁通车里程446公里,跃居全省第一。每天约660余趟高铁直达全国366个城市。其中,济郑高铁通车运营,填补济南西向大通道空白,形成沿黄“一字型”高铁大通道,济南到郑州由近5个小时缩短到1.5小时左右,目前每天2.2万人在济郑高铁这条线上出行。济滨高铁主体工程已完成35%,济枣高铁去年年底已经开工建设;今年积极争取将莱临、德商高铁等项目纳入国家级规划,为项目实施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高铁网络。
二是提高公路互联互通水平。规划总里程1018公里的“二环一联十六射”高速公路网,济南都市圈联线辐射带动周边13个县域单元共同发展;16条射线强化点对点的快速连通,形成联动发展的良性格局。目前,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28.4公里,双向六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占比70%以上,“二环一联十六射”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型,全市高快一体的“四环”路网日趋完善。正在推进东绕城高速公路等13个高速公路项目,推进G309东延淄博、南美旅游公路网等一批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四好农村路”,提升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品质。
三是完善跨黄通道布局。围绕构建黄河穿城而过、城市拥河而兴的发展格局,真正把黄河变成济南市的“内河”,统筹考虑跨黄通道布局,按照“宜桥则桥、宜隧则隧、经济适用”的原则,规划跨黄通道34处,通道密度基本达到南京、杭州等沿江城市水平,有效促进城市空间拓展,助推济南市由“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目前,全市已建成跨黄通道18处,正在推进济滨高铁公铁两用桥、黄岗路隧道、航天大道隧道等9处跨黄通道建设。
四是打造现代化国际航空枢纽。推进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项目总投资713.2亿元,是山东省近年来建筑单体最大的项目。建成后,机场将拥有3条跑道,飞行等级升至4F最高等级,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2万吨和所有机型保障需求,引入济滨高铁和3条地铁,实现“空铁轨路”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目前,济南机场执飞航线180条,通达国内外107个城市。
五是建设级配合理的城市路网。按照“快速骨架成网络、新城建设有支撑、老城服务有提升、关键节点有突破”的思路,“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建城市道路700公里,进一步优化完善城区路网。2021年以来已建成644公里,目前,全市城市道路总里程4939公里,路网密度达到了8.22公里/百平方公里。开展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按照“点、线、面”相结合方式,实施瓶颈路畅通和支路加密工程,打通铁路关键节点,畅通片区微循环。
六是完善轨道交通布局。轨道交通二期6条线路总投资1476亿元、总长度164公里,建成后全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到248公里。目前轨道交通二期6条线路已全面进入建设时期,从今年开始,每年至少有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建成。到2027年,二期6条线路全部建成通车,中心城区轨道交通成环成网运行,经预测,日均客流将达到170万人次,同时今年开展三期规划工作。
七是小清河复航工程投入运营。历史上,小清河曾经是省内效益最好的水运航道之一,具有运输、防洪、灌溉等多项功能,对沿线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04年航运繁荣的小清河穿越齐鲁,促成济南成为中国第一个开埠的内陆城市。为充分发挥内河航运比较优势,2020年启动实施小清河复航工程,经过3年多的努力,小清河复航工程已建设完成。按照规划设计,到2025年济南港两个港区吞吐量可达1040万吨。去年首批“海河直达”货物从济南港起运,航程3515公里,成功抵达海南东方市八所港,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加速形成。
八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客货枢纽体系。深入落实《济南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推进港兴路智慧停车场、出租车综合驿站等项目建设,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合理完善的车辆充电网络,新建公交场站充电设施配建率达到100%。动态优化公交线路,扩大公共交通覆盖面积,提升服务水平。客运枢纽方面,构建以济南遥墙国际机场、济南站、济南西站、济南东站、莱芜北站5大综合客运枢纽为核心的“5+6+N”综合客运枢纽体系布局。货运枢纽方面,推动形成以济南国际陆港为主枢纽的“1+2+6”货运枢纽体系。2022年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并获得年度最高等级A等绩效评价,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小鹏同志对济南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实施情况给予高度评价,并在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大会上推荐肯定。
九是推进交通+融合发展。打通产业边界、推动跨界融合,引进、培育、打造数字交通、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推进“交通+旅游”,高标准打造省道103旅游公路等项目,促进交通与旅游、乡村振兴、文化、商业和体育等多业态、多维度的深度融合,构建“交通为支撑、多元共生”的生态体系。
主持人:谢谢曹局长的详细解答!非常感谢曹局长做客本期在线访谈。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本期访谈到此结束。
曹殿军: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