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东营样板”项目,东营市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成立了交通运输双招双引服务中心,全力推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开展与央企、民企合作,有效解决了项目建设投资问题。目前,已引进25家央企民企,以参股、控股、独资等模式成立项目公司,撬动资金130多亿元参与42个项目,以及衍生产业链建设,助力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成立专职机构,精准服务交通招商引资工作。东营市在全市设立15个专业双招双引服务中心,其中交通运输双招双引服务中心设在市交通运输局,与规划建设科合署办公,配专职人员负责双招双引工作,建立“局主要领导带头抓招商、分管领导当好招商主角、承办科室全员参与”工作机制,对重点招引项目开展“保姆式服务”,统筹做好用地用海、环境能耗等要素保障,全力推动招引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见效。2023年以来,共外出招商75起,接待来访43起。
二、通过招商引资,破解交通项目投融资难题。东营市积极探索投融资新机制、新模式,通过公益与收益项目打包捆绑招引、做大项目收益点等方式,采取将沿线土地岸线综合开发、光伏地热资源、油气能源供应等纳入招引项目收益范围,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推动一批项目“结成良缘”。2023年以来,先后与10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拓宽项目投融资渠道。引进中铁十四局,采取特许经营投资14亿元建设和运营东津黄河大桥及连接线,解决了东营市跨黄河通道瓶颈问题;引进中铁三局参股建设鲁北铁路物流园、东营港疏港铁路一突堤铁路专用线项目,共同助力“海铁、公铁”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运输结构,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招引中浩建港务公司打包投资建设东营港内航道(公益项目)和东营港10万吨级通用泊位(收益项目),减轻财政压力,助力东营港深水码头和综合性港口建设。
三、通过招商引资,助力航空经济“腾飞”。2023年初,市政府将突破航空航天产业作为市长领衔攻坚头号工程,编制完成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绘制空天高端制造、航空服务、空天信息应用等3大领域9个细分赛道产业链图谱,梳理产业链关联龙头企业20余家,开展精准招引对接洽谈,拉开全市航空航天产业大建设、大发展、大招商序幕。依托已建成投用的5平方公里空港产业园、国家民航总局公布的全省唯一国家级无人机试飞试验基地等基础设施配套条件,积极走出去参加北京、上海、河南等举办的航空航天产业论坛、推广会、交流会,同步邀请北航研究院、中国商飞等单位企业来东营考察交流,共谋发展思路。目前,已落地航天宏图高端无人机生产、崇瑞飞科航空航天智能型配电系统、中国商飞快线飞行训练和绿色飞机试飞等总投资16亿元的7个重点项目,在谈航空特种结构材料生产制造等9个项目。
四、通过招商引资,赋能交通运输发展。聚焦勇当开路先锋新使命,通过招商引资做大做强做广交通运输企业,实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助力交通运输业增加值、营收和客货运量持续保持高位增长态势,2023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2家,同比增长15.2%,总数达到167家。聚焦行业数字智慧监管新模式,引进山东航天九通车联网有限公司开发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平台,走出了危货道路运输协同智慧监管新路径,交通运输部在全国推广东营经验,2023年驾驶员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违章率同比分别下降32.78%、47.31%,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赢。聚焦智慧绿色出行服务新理念,引进30余家网约车、共享单车平台公司,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满足群众快速化、舒适化、多样化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