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高质量推进旅游公路规划建设,全力打造“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泰安样板
时间:2024年7月10日
嘉宾:泰安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勇强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在线访谈。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了泰安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勇强,请他为大家全面介绍泰安市高质量推进旅游公路规划建设,全力打造“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样板有关情况。王局长,您好。
王勇强: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在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在线访谈栏目与大家见面,非常感谢省厅网站提供此次与大家互动交流的机会。首先,我代表泰安市交通运输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泰安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我们本期访谈节目的主题是“高质量推进旅游公路规划建设,全力打造‘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泰安样板”。王局长,我们都知道泰安是一座旅游城市,特别是泰山世界闻名,请您简要介绍下在打造旅游公路建设样板方面,泰安的优势有哪些?
王勇强:好的,主持人。我从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下泰安的情况。一是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泰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泰山而得名,寓“国泰民安”之意。泰安文化底蕴厚重,人文景观富集,境内现存文物古迹240余处,拥有5A级泰山景区为首的A级以上旅游景区74家,是“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热线中点,有山水相映的自然风光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为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二是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北依省会济南,南临曲阜,东连临沂,西濒黄河,是环渤海经济区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域的中间地带,是连接京津、沪宁杭的重要交通枢纽,位于国家运输通道——京沪通道、青兰通道交汇处,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纵贯南北,全市公路总里程16705.1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215.2公里,居全省第三。这些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历史人文资源以及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为推进旅游公路规范建设,打造“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泰安样板提供了充足条件。
主持人:通过王局长介绍,我们全面了解到泰安独有的天然优势,也听说这两年围绕旅游公路建设,泰安主动先行一步,建成了许多特色旅游公路,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王勇强:泰安作为旅游城市,我们始终坚持把推进旅游公路建设作为服务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持续做好“交通和旅游”融合发展文章,积极探索、主动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如,S103东岳胜境旅游公路,该项目是2018年省厅首批确定4个主题特色鲜明的旅游公路示范项目之一,主线全长57.4公里,北接济南、南联大汶河。主线工程于2023年6月完工,累计投资6.7亿元,成为了一条南北纵向贯穿泰安东部的旅游大通道。全市各县市区也结合各自资源禀赋,打造出了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县域旅游公路。如,岱岳区建设的九女峰旅游公路主线循环圈,将19个行政村“串珠成链”,深度激活覆盖总面积50平方公里的九女峰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有机串联起“故乡的云”、“故乡的月”多个网红打卡点和泰山石敢当文化园等景区景点。东平县建设的60.8公里“绿道环湖走,人在景中行”东平湖滨湖大道,串联起东平湖、白佛山、稻屯洼湿地等特色旅游景点,入选了交通运输部“我家门口那条路”月度展示,是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动山东主会场,助推大宋不夜城网红景点火爆出圈。
主持人:自2023年开始省委、省政府作出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和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的决策部署,省交通运输厅也印发了《山东省旅游交通网主骨架布局规划(2023-2030年)》,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旅游需求,下步泰安市的旅游公路整体是怎么系统规划的?
王勇强:我们深入贯彻全省加快旅游公路“五大廊道”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串珠成链、山城联动、全域融合、转型升级”具体要求,把加快旅游公路规划建设,作为引领和支撑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邀请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精心编制了《泰安市旅游交通网主骨架布局规划(2023-2030年)》,着力构建覆盖全域、干支相连、“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主骨架。
加快完善“快进”通道。依托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重要干线公路等,规划建设1950公里“六纵两横”(六纵为京沪、济枣、京台、济微、济广、德郓通道,两横为青兰、董梁通道)快进通道,实现全市70家A级以上景区15分钟到达国省道、30分钟到达高速公路出入口。目前已建成1560公里,在建205公里,“十四五”期再建成110公里,达到1670公里,实现“县县三高速”,进一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通达性、便捷度。
优化提升“慢游”网络。依托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等,规划了“一廊六环多支”的慢行网络,规划建设旅游公路1077公里。一廊:即S103东岳胜境旅游公路、泰山•黄河—大汶河文化旅游生态廊道,串联泰山、黄河、大汶河以及沿线60余处景区景点,建设成为串珠成链、全域融合的“金线工程”。六环:每个县市区都结合旅游资源禀赋,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环线。多支:持续优化“城景通、景景通、路景通”旅游公路建设,不断提升旅游景区景点的通达便利度和旅游体验感。经积极对上争取,已将677.4公里纳入全省旅游公路计划盘子,占全省总规模的十分之一。其中,607公里旅游公路纳入“黄河入海”廊道,占全部里程的三分之一;65.5公里纳入“长城寻迹”廊道,4.9公里纳入“鲁风运河”廊道。2023年已建设完成108公里,今年计划实施300公里。
主持人:从您的介绍来看,泰安市对旅游公路进行了高质量的系统谋划,请您介绍一下泰安市如何组织推动旅游公路建设的?
王勇强:在推动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上,泰安市紧抓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重大机遇,将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作为实施泰安行动的重要内容,进行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实施。市、县两级成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高规格推进机制,把建设旅游风景道作为要着力打造的试点项目,将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部门单位和有关县市区,实行清单化管理。工作中,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不断健全旅游公路建设联动机制,加强要素保障,在土地、环保、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形成了各司其职、环环相扣的整体推进合力。
主持人:刚才,王局长提到“泰山·黄河—大汶河文化旅游生态廊道”这个项目,能否介绍一下这个项目?
王勇强:泰山•黄河—大汶河文化旅游生态廊道是泰安市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紧扣全省加快旅游公路“五大廊道”建设总体部署,规划实施的一项交通重点项目。围绕项目落地实施,聘请国内高水平规划设计单位进行了精心策划和优化布局,总里程777公里(主线555公里,支线222公里),起点位于泰山东麓,顺接齐长城(S103)东岳胜境旅游公路,沿大汶河至黄河风貌带,衔接黄河、齐长城、大运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
该廊道近期实施385公里,建设徂汶景区段、大汶口段、东平湖环湖等特色路段,夜秀荧光、彩虹路、音乐路等创意路段,并配套特色公交、口袋公园、智慧平台等特色服务系统,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游览体验和服务。其中,主线197公里,支线188公里,估算投资19.59亿元。具体为:一期工程实施旧县桥至颜谢坝、汶口街里、戴村坝至黄河大堤段主线105公里及徂汶景区支线93公里,主要对老路美化提升,增加旅游元素。二期工程实施宁阳汶河南岸、小清河西大堤段主线24公里,支线95公里。三期工程实施颜谢坝至戴村坝段主线68公里,将现5--6米宽路面拓宽至12米,设主车道和慢行道。同时,计划建设驿站71处。
该廊道建设总体定位为打造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和国家文化公园的标志性工程,将串联沿线12家4A级景区、21家3A级景区景点,成为推动全域文旅融合发展的“金线工程”,对带动公路建设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泰城由环山而建向依山傍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们诚挚邀请各位网友来泰安走一走,体验一下我们的旅游公路,欣赏一下沿路的美景,感受一下泰安交通发展的成果。
主持人:谢谢王局长就“高质量推进旅游公路规划建设,全力打造“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泰安样板”做的详细介绍,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本期访谈到此结束。
王勇强: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