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泰安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因地制宜挖掘航运发展新质生产要素,以畅通道、强枢纽、提智能、优服务、促绿色等为主线,充分发挥“一闸两线三港”水运畅通经济循环优势,“五化同步”推动内河水运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政策保障最大化,促进港航闸货联动。建立港口、航运、船闸企业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和应急联动。通过政策扶持,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升“散改集”效率,提振了航运市场的信心,助推泰安内河全面复兴。
黄金水道升级化,提升物流畅通能力。充分利用东平湖南水北调东线蓄水湖区和大清河天然航道的水资源优势,统筹内河水运与水资源综合利用,通航水深保持在4.2米左右,达到内河二级限制性航道通航标准。京杭运河柳长河段“三改二”工程完成后,港口、航道、船闸均可满足2000吨级船舶和万吨级船队通航,整体通航能力实现翻倍增长。
多式联运立体化,优化物流运输链条。将发展多式联运作为优化物流体系的主攻方向,促进全要素整合,实现了铁路、公路、水路三路联通。水运货物运输成本与公路运输相比降低80%,与铁路相比降低50%。从山西省运来的煤炭,通过水运分拨到山东及京杭运河沿线省份并到达终端用户,最快的仅需一天,极大提升了内河港口服务能力。
科技赋能绿智化,增强物流运营效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物流要素数据化,开发多样化应用场景,实现物流资源线上线下联动。建立船舶污染物联单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污染物送交提速80%。在物流园区开展“一拍得”运输服务,司机线上接单,手机扫码入园,装卸、过磅无需下车,无人值守、自动装卸、全程集控,整套工序仅需7分钟,作业效率提高60%以上。
服务保障精细化,打造物流营商环境。推行“零跑腿、零漏办、零距离”的“三零”服务新模式,国内水路运输及其辅助业年度核查实施线上“云审核”,推出内河船舶国籍证书、配员证书和营业运输证“三证联办”,降低办事成本。通过线上办、预约办、掌上办,将原本需要120分钟办理的事项压缩至2分钟,压缩比例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