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聚力三廊三网四路创新打造特色旅游公路

信息来源:交通强国专班 作者:张伟- 发布时间:2024-07-29 09:36 浏览次数:

潍坊是旅游大市,全市共有95家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5000多万人次。近年来,潍坊市抢抓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机遇,创新实施“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紧盯“全域旅游”总目标,坚持“三廊三网四路”总布局,强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与沿线文化旅游资源有效衔接,形成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潍坊样板”。安丘“天路”成为全国“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之一,临朐嵩山“1号大道”成为网红旅游大道、致富大道,高密、昌邑荣获“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安丘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一、坚持高起点站位,创新谋划三条特色主题廊道。坚持用全域旅游理念规划旅游公路,高标准谋划3条主题廊道,规划建设提升公路500公里,范围覆盖全市16县市区。一是长城寻迹主题廊道。以齐长城遗址为重要节点,辐射沿线两侧旅游景区、文化遗产和特色村落,廊道规划建设提升公路主要连接诸城恐龙博物馆、潍坊市大源生态游乐园等,着力打造长城特色突出、路域景观优美的旅游风景道。二是千里滨海主题廊道。以S309田高线为主线,突出近海靠岸、人海和谐,廊道规划建设提升公路主要连接欢乐海沙滩景区、渤海走廊红色旅游文化教育基地等旅游景区,着力打造路景结合、风光优美的滨海风景道。三是“齐鲁天路”主题廊道。依托潍坊南部山区旅游路,建设“青州天路”“安丘天路”“临朐天路”,串联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仰天山国家级地质公园、29家3A级以上景区、4个特色小镇、1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等优质旅游资源。

二、坚持高标准推进,创新建设“快进内畅慢游”三网体系。聚焦打造“外部交通快捷、内部交通顺畅、慢行交通丰富”的综合旅游交通网,全力建设高速公路骨干相连、普通国省道支线成网、农村公路广泛覆盖、旅游景区便捷通达的公路路网体系。一是构建“快进”高速公路网。青银高速城区段免费通行,打造市区北部“快速路”。济潍高速、明董高速建成通车,东青改扩建、疏港高速有序推进,高速总里程达到866.9公里,形成“三纵六横”高速骨架网,实现“县县双高速”,全市5A级景区均实现高速公路高效联通。二是构建“内畅”国省道支线网。积极谋划提升普通国省道通行质量,“十四五”期间计划实施新建改建335公里、路面改造和修复养护500公里,进一步提高路面技术状况,优化公路“快进”通行能力。普通国省道一级公路占比75%,全市重要风景区均实现一级公路便捷连接。三是构建“慢游”农村公路网。积极推进沿海、沿河、沿湖、环山公路建设,配套增设慢行设施,打造具有通达、游憩、体验等复合功能的主题旅游公路,“十四五”期间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3000公里,实施养护工程10000公里,实现三级路以上比例和路面技术状况逐年提升。目前,全市农村公路27209公里,全部旅游景区均实现等级公路连接。

三、坚持高质量落实,创新打造四大“交通+旅游”公路品牌。统筹旅游景点分布和旅游道路通达情况,实施“旅游+”战略,在特色、融合、服务、平安等方面久久为功,形成独具特色的“珠连玉串”式风景带。一是打造“美丽乡村路”。推进路网改造通达工程,提升新建公路路面结构标准,沥青、水泥混凝土厚度分别达到5厘米和20厘米以上,农村公路列养率保持100%。持续完善既有农村公路的安全、排水、绿化等配套服务设施。推动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倾斜,畅通微循环,年内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406公里,补齐“最后一公里”的短板。加强乡村道路规划建设,深入实施沿线路域综合整治工程,着力营造路景相融、畅安舒美的道路通行新环境。二是打造“融合发展路”。充分发挥“交通+”嵌入优势,着力打造特色发展之路、精品旅游之路,有效激活文旅资源,释放产业动能,真正实现农村公路+,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年内计划完成公路旅游服务功能提升工程105.7公里,着力打造“百里示范道、千里旅游路、万里畅安行”的公路格局。三是打造“品质服务路”。打造集路况服务、视频监控、信息推送等数据互联互通的交通信息平台,实现道路交通与旅游信息互联共享,为公众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交通旅游信息服务。积极推进交通旅游联程联运,实行“一站式”票务服务。四是打造“平安放心路”。创新实施双路长制管理机制,设立县乡村三级路长8201名,路长制公示牌4012块,实现路路有人管。建立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长效机制,积极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加强日常管理维护,实行定期“回头看”制度,有效保护安防工程设施,充分发挥安全防护效果。建立完善旅游包车租借流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旅游车在线动态监控,保障旅游包车行驶安全。


信息来源:交通强国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