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0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做好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第一批)有关工作的通知》,全省唯一运输结构调整类试点,济宁市多式联运绿色低碳和近零碳港口试点成功入选。近年来,济宁市聚焦现代港航物流突破战略,抢抓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黄金机遇,锚定“亿吨大港、百万标箱、千亿产业”任务目标,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勇当全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一、全力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持续完善规划体系,深化河港、陆港、空港高效联动,提速推动《济宁港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及全市港口优化整合。围绕“一干双线十二支”高等级航道网,完成京杭运河主航道跃进沟河口至济宁枣庄市界、湖西航道二级坝至苏鲁界升级改造工程,建成全省首条二级标准航道,京杭运河主航道济宁城区以南、湖西航道下级湖段全线达到二级标准,2000吨级船舶、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长江。梁山港、龙拱港等重点港口加快升级,微山三线船闸建设提速推进,湖西航道(上级湖段)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并通过专家评审,将于年底开工建设。
二、聚力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加快推进疏港公路建设,安澜路(G237龙拱港段)原路改造工程方案获得省交通运输厅批复同意,完成省交通运输厅涉路审查和省发改委核准变更专家审查。推动铁路专用线“进港区、进园区、进厂区”,梁山港铁路专用线137.289亩项目用地获省批复,龙拱港铁路专用线工程提前完成总体工程建设,顺利完成竣工预验收。顺达港、淄海铁路、祥城北三个铁路专用线正开展项目立项报批。加快内河口岸建设,龙拱港设立全省第一个内河水路运输海关监管场所,开通了全省首条运河外贸出口航线(济宁龙拱港-上海港-胡志明港),实现在“家门口”直接报关“出海”。
三、大力提升多式联运能级。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提升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强力推动现代多式联运体系构建。立足西煤东运、南北物资交流,畅通连接京杭运河、瓦日铁路、新兖铁路、长江的“丰字型”公铁水联运网络。加快推进龙拱港、跃进港、韩庄港等多式联运港区建设,打造全国内河港口多式联运典型案例。积极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深化与江苏、上海等省市港口集团合作,构建以济宁港为核心、铁水联运为骨干、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网络的港口集疏运体系。目前,济宁累计开通内河集装箱航线24条,通达50多个港口,物贸网络覆盖全国20个省份100多个城市,国际物流拓展至10余个国家。今年1-6月份,货物吞吐量完成5050.6万吨、增长46.2%,集装箱吞吐量17.4万标箱、增长91.2%。
下一步,济宁市将以试点入选为契机,进一步细化试点任务,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动实施港口扩容提升,高质量推进落实试点工作任务,聚力构建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