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020571号
提案的答复
致公党省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我省大力发展邮轮旅游的建议》收悉。我厅会同省港口集团等单位进行了认真学习和研究,并针对我省邮轮旅游发展情况,深入探讨谋划我省未来邮轮旅游发展思路。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国邮轮产业发展情况
邮轮产业以邮轮运营为龙头、以邮轮研制为核心、以供应链建设为保障,涵盖高端装备、金融保险、交通运输、港口运营、旅游观光、休闲服务、商业贸易、免税品销售以及产城融合等众多产业领域,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具有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创新链高度融合的明显特征。疫情前,全球邮轮船队规模404艘,年邮轮乘客数2970万,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过116万,经济规模超过1544亿美元。
邮轮旅游作为邮轮产业的关键环节,发展前景广阔,各国际邮轮公司自2006年起布局中国市场,2006年至2017年,我国邮轮港口出入境游客量从20万人次陡增至近500万人次,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客源国。历经十余年发展,我国邮轮市场显现出相对集中的发展态势:以出入境游客量计算,上海一枝独秀占据45.8%的市场份额,天津位居第二占据17.7%的市场份额,广州、厦门和深圳分别居于第三、第四和第五位。根据上海社科院的测算,2019年,国际邮轮公司对中国的直接经济贡献为140亿元人民币,27.1%来自船供和港务税费,39.8%来自总部经济,33.1%来自游客和船员消费,带动总体经济贡献358亿元,就业薪酬116亿元,就业6.7万人。疫情后,各邮轮公司开始重新布局中国市场,目前市场整体正处于初始恢复阶段。截至2024年4月,全国接待邮轮246艘次,出入境旅客78.94万人次。其中:上海接待邮轮106艘次,服务出入境旅客42万人次,天津接待邮轮60艘次,服务出入境旅客17.5万人次。
二、我省邮轮产业发展现状
青岛邮轮母港作为山东省唯一的专业邮轮口岸,拥有966米岸线、3个泊位,面积6万平方米的国际客运中心,设施优势突出,可停靠20万总吨超大型邮轮。自2015年5月开港运营以来,先后与地中海、歌诗达、诺唯真等国际邮轮船公司开展合作,累计开通母港航线38条,以日本、韩国航线为主,同时运营过台湾、俄罗斯等航线。截至2019年末,青岛邮轮母港共接待邮轮384航次,出入境旅客52万人次,位列全国第六位。烟台、威海等地曾短期接待过小型邮轮临时停靠货运码头,未持续开展邮轮旅游业务。
渤海轮渡较早布局邮轮运营,于2013年开始经营“中华泰山”号,在有限的船舶资源条件下,实现了疫情前的持续运营,获得了邮轮运营的基础经验。青岛市北建设投资集团积极介入邮轮运营,投资蓝梦邮轮旗下的“蓝梦之星”号。蓝梦邮轮2023年实现了中国邮轮市场的率先复航,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运营42个航次,服务5.7万出入境游客,体现了运营团队的韧性。目前,蓝梦邮轮已购置一艘二手邮轮命名为“蓝梦之歌”号,6月上海首航。在邮轮人才培养领域,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和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都开展了邮轮海乘的相关业务。
三、我省邮轮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客源竞争力较弱。邮轮旅客资源是邮轮公司布局当地港口的核心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一是客源辐射地域与天津和上海高度重叠,相比之下,天津、上海覆盖作为我国邮轮客源主要腹地的北京、江浙沪地区有着不可比拟的天然优势。二是本省客源质量不高,以低价老年团为主,消费能力较低、对价格较敏感,缺乏高端客群。三是以青岛为母港的邮轮航线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日韩,相较南方港口产品单一。
(二)产业链条不完整。山东邮轮产业仍局限于邮轮港口服务这一环节,缺少自主品牌的邮轮船公司,远未形成完整产业链条,还存在产业上游短,下游散,经济效能低的特点,例如:我省船舶制造业尚未涉及邮轮船舶制造,邮轮船舶维修、保养的业务未有效整合,省内旅行社在船票承销方面缺乏统筹,抱团程度低,邮轮产业的经济拉动作用发挥不明显。
四、我省邮轮产业发展思路
我厅同意贵党省委会提出的丰富邮轮旅游产品、提升高端邮轮访问港吸引力、加强邮轮旅游宣传推广、提高邮轮产业服务能力等意见建议。同时,基于我省邮轮产业特色和优势,提出以下发展思路。
(一)发挥地理区位优势,打造沿黄流域邮轮中心。山东省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省份,位于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和沿黄河流域最大出海口,邮轮旅游产品在航程(比天津少1天海上航行日)、产品设计、体验度等方面拥有优势。重点将山东港口邮轮产业腹地由全省延伸至沿黄流域各省,将青岛邮轮母港定位于沿黄流域唯一专业邮轮港口。
(二)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打造近海游特色邮轮(游船)产品中心。中国邮轮市场基本是以外籍邮轮运营国际航线为主,尚无国内沿海邮轮运营先例,而我省在省内近海邮轮(游船)市场中有很大深耕空间。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山东半岛“仙境海岸”资源优势,整合山东省内优质海洋文旅资源,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海上看山东”邮轮(游船)旅游业态,促进我省加快抢占邮轮经济新赛道。
(三)发挥开放经济优势,打造东北亚邮轮船供中心。船舶供应产业是口岸服务能力的基本体现。下一步,将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赋能优势,充分发挥区港一体、产业集聚优势,建设国际邮轮航运补给综合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国际邮轮公司在山东的物资及商品采购比例。
(四)发挥人文自然优势,打造北方邮轮访问港中心。我省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拥有丰富的人文与自然景观,通过持续推动服务业的扩大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扩大山东邮轮游客接待规模,加大国际访问港邮轮吸引力度,引入更多境外旅客资源,串联滨海、连动内陆,有效发挥产业带动作用,促进我省入境旅游经济发展。
(五)发挥专业院校优势,打造邮轮人才培育中心。在邮轮人才培养领域,山东海事职业学院、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职业院校设立了邮轮海乘、船舶驾驶等相关专业,具备相对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下一步,将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引导高校加强邮轮产业人才培养,加强与国际邮轮行业交流,打造产业交流平台,推动产业链、人才链的融合贯通。
(六)发挥邮轮制造优势,打造船舶维修制造中心。山东省船舶产业链企业7000余家,船舶制造企业834家,船舶修造基础较好。下一步,将依托山东港口集团、招商局金陵威海船厂、黄海造船厂等船舶制造、维修优势,推动山东省船舶制造、维修全面升级。
五、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邮轮港口设施。整体打造青岛邮轮母港与烟台港、威海港、日照港协同联动的邮轮港口体系,新建或改扩建邮轮服务配套设施,同步建设岸电、污染物接收转运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港口服务水平。
(二)进一步完善配套交通网络。加强邮轮港区及周边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建立邮轮与航空、铁路、公交等联程联动机制,实现省内邮轮港与交通枢纽、旅游景区、消费场所间的便捷换乘。
(三)进一步完善航线产品供给。巩固青岛始发的日韩航线,支持邮轮公司开通“海上看山东”省内邮轮航线、省内港口与上海等城市间的国内旅游航线、东南亚等国际邮轮航线。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2024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