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登记表
成果名称 | 淤泥固化剂与软土原位固化智能成套设 备和关键技术研究 | ||||||
成果登记号 | 知识产权 | ||||||
完成单位 | |||||||
序号 | 单位名称 | 通讯地址 | |||||
1 | 山东高速青岛发展有限公司 |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苗岭路29号山东高速大厦18/19层 | |||||
2 | 山东大学 | 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 |||||
完成人 | |||||||
序号 | 姓名 | 工作单位 | 对成果的贡献 | ||||
1 | 虢得华 | 山东高速青岛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总体指导 | ||||
2 | 邢晓波 | 山东高速青岛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技术负责人 | ||||
3 | 李镇 | 山东高速青岛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总体内容把控 | ||||
4 | 李伟 | 山东高速青岛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技术负责 | ||||
5 | 徐纪春 | 山东高速青岛发展有限公司 | 室外试验规划设计 | ||||
6 | 吴中华 | 青岛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 室外试验规划设计 | ||||
7 | 王晓乾 | 山东高速青岛发展有限公司 | 总体方案设计把控 | ||||
8 | 王焱 | 山东高速青岛发展有限公司 | 室外试验规划设计 | ||||
9 | 胡贻建 | 山东高速青岛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室外试验规划设计 | ||||
10 | 崔新壮 | 重庆大学 | 技术指导 | ||||
11 | 张炯 | 山东大学 | 室外试验规划设计 | ||||
12 | 刘国强 | 山东高速青岛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指导 | ||||
13 | 兰彬 | 山东高速青岛发展有限公司 | 室外试验规划设计 | ||||
14 | 刘振国 | 山东高速青岛发展有限公司 | 试验方案制定与优化 | ||||
15 | 张旭旭 | 山东高速青岛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试验数据分析 | ||||
16 | 胡德功 | 山东高速青岛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试验方案把控 | ||||
17 | 王鹏伟 | 山东高速青岛发展有限公司 | 室内试验研究、数据整理 | ||||
18 | 吕鹏 | 山东高速青岛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室内试验研究、数据整理 | ||||
19 | 李泽熹 | 山东高速青岛发展有限公司 | 室内试验研究、数据整理 | ||||
20 | 赵继勇 | 山东高速青岛发展有限公司 | 室内试验研究、数据整理 | ||||
21 | 纪辰 | 山东高速青岛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室内试验研究、数据整理 | ||||
22 | 王超 | 山东高速青岛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试验数据分析 | ||||
23 | 王冠群 | 山东高速青岛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试验数据分析 | ||||
24 | 赵昌盛 | 胶州市交通运输局 | 试验数据分析 | ||||
25 | 宋国栋 | 胶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 试验数据分析 | ||||
26 | 李春雨 | 胶州市交通运输局 | 试验数据分析 | ||||
27 | 张勇 | 胶州市交通运输局 | 试验方案把控 | ||||
28 | 李松 | 胶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 室内试验设计、数据分析 | ||||
29 | 王伟 | 胶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 室内试验设计、数据分析 | ||||
30 | 孙涛 | 山东科技大学 | 试验方案制定与优化 | ||||
31 | 孙皓 | 山东大学 | 淤泥固化剂开发 | ||||
32 | 张小宁 | 山东大学 | 室内试验研究、数据整理 | ||||
33 | 侯召 | 山东大学 | 智能固化搅拌设备方案及实施 | ||||
34 | 李奕 | 山东大学 | 智能固化搅拌设备方案及实施 | ||||
35 | 牛立军 | 青岛国信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有限公司 | 智能固化搅拌设备方案及实施 | ||||
成果公报内容 | |||||||
山东省先后提出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等一系列区域性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与长三角、珠三角比肩的增长极。山东境内部分高速公路穿越大量软土地区,此类软土表现出孔隙大、天然含水量高、渗透性不佳、抗剪强度低、流变性显著、分布复杂等工程特性,若处理不当常会在工程中导致地基沉降变形等问题,降低公路的稳定性和强度,甚至可能使地基在上部外部载荷作用下产生路面开裂、桥台损坏、桥头跳车及涵身或通道凹陷等问题,严重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威胁高速公路的行驶安全与畅通。因此十分有必要对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深入研究:通过研发早期淤泥固化剂,揭示新型固化剂淤泥固化机理,并研发高质高效平轴双向搅拌设备与基于 AI 和 BDS 的浅层软土原位固化智能成套设备,全面提升地基安全性能。 项目将显著提升道路的长期服役性能,降低全寿命周期道路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整套技术的应用每立方淤泥七处理可节省 80-100元施工成本,土地资源零浪费,在滨海地区道路工程中推广后,每年可节省资金5000万元以上;攻克淤泥原位快速固化和设备智能控制等“卡脖子”关键技术。本项目将带动材料、装备、工艺全产业链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应用前景广阔。在工业固废高值化规模化利用难,淤泥固化难度高、胶凝材料需求大的背景之下,对早强高效新型淤泥固化剂的研发、淤泥固化机理、固化设计研究及示范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这基础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是建立“以废治害”新模式,推动山东省高质量发展与双碳目标实施的重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