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紧扣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任务实施要点,在翼云机场项目建设中认真践行“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四型机场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品质工程、创新工程、特色工程。
一、规划引领,积蓄“四型”基因。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在项目筹备和选址阶段就严格评估净空保护、电磁影响、空域环境、自然灾害等安全要素,科学规划精心选址,经过多轮比选,最终从8处选址方案中确定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项目坐落多为山岭薄地,既避让了大面积占用农田,节约了土地,平均119米的海拔又为枣庄城区及周边地区发展和建设腾挪了有效空间。二是坚持高规格建造。机场建筑结构设计满足最高抗震、抗风等级要求,消防系统设计采用先进可靠的技术与设备,分区明确,疏散路径最优。安防系统设计实现视频监控无死角、周界视频监控全覆盖、门禁权限精准管控。三是坚持高标准领航。突出智慧系统一体化,弱电智能化设计涵盖楼宇自控、智能照明、安防、消防、广播、信息发布、航班信息、行李系统、APM等,运用现代通讯网络处理技术,将各子系统进行信息集成、数据共享、联动控制,在同类型机场中处领先位次,为“智慧机场”建设奠定坚持基础。
二、建设源头管控,夯实“四型”基础。一是平安施工,强化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项目建设全链条全流程闭环管理。项目开工以来,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31次,组织开展专项应急演练23次。全面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累计派出检查人员770余人次,及时发现处理各类安全隐患,切实筑牢项目建设安全屏障。二是绿色建造,深耕实践。优先选用绿色建材与环保施工工艺,控制施工扬尘、噪音、污水排放。实施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优化施工组织,节约能源资源。航站楼钢结构全部采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有效减少现场污染与能耗。智慧赋能提效率。全面应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进度管理、成本控制与质量验评。建设集BIM应用、数字化施工、智慧工地和工程管理于一体的智慧监管平台,现场安装监控54套,强夯施工数字化设备34套,关键岗位人员定位230套,车辆定位82套,环境监控设备3套,实现对人员、机械设备、物料以及施工过程检测数据的数字化监管。三是人文关怀,温暖工区。加强与属地政府部门的协调联络,积极畅通属地关系,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和谐稳定的施工氛围。在项目驻地规划建设100亩安全文明标准化生活办公区,改善工人作业和生活环境。围绕群众关注的农民工工资问题,成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专班,明确各方管理责任,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
三、统筹推进,接续“四型”发力。坚持项目建设与运营筹备并重,在加快机场工程建设的同时,一体谋划推进后续通航运营工作。一是平安运行固根基。协同应急、消防、卫健、公安等部门制定机场应急预案并开展综合演练活动,提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提前规划SMS安全运行体系建设,初步编制SMS安全管理规定、操作手册、应急响应预案,明确未来安全运营、运维、业务等团队安全职责。探索应用智能视频分析、FOD探测、跑道状态监控等技防手段,将传统被动响应转变为主动预防,不断提升机场运行安全裕度。二是绿色低碳增效能。精细化运行能源管理系统,优化航站楼空调、照明等设备运行策略。在特种用车选型方面全部采用新能源车辆,减少碳排放。规划智慧停车场,通过车牌识别自动扣费、聚合支付等方式,实现车辆快速通行,减少出口拥堵和车辆怠速排放。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中水回用、垃圾分类处理、雨水收集系统,有效减轻污染,节约能源。三是智慧应用优体验。部署A-CDM系统,提升未来机场运行效率和航班准点率。实行“一脸通行”、无纸化便捷服务,积极开发机场APP、微信小程序功能,为旅客提供个性化服务。人文服务显温度。努力打造特色服务品牌,注重优化旅客服务流程,丰富航站楼文化、商业、休闲体验,未来积极推行“适老化”及无障碍服务,保障特殊旅客顺畅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