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交通事业,描绘经世蓝图——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创新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8-04-11 00:00 浏览次数:

“立足科技前沿、引领技术发展、关注生产需求、研发实用技术、促进技术转化,奉献交通事业,描绘经世蓝图,为实现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院长李怀峰以轻松的笑容说出了全院所有交通人的奋斗目标。

团队建设是科技创新的基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团队建设则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带领创新团队刚刚获得泉城领军人才支持计划的设计院副院长毕玉峰掷地有声。

     

作为团队领军人物的毕玉峰研究员,长期从事公路设计、养护和交通安全方面的应用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相关项目17项,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10篇),授权专利10项, 主参编专著9部、行业规范标准9部,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担任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公路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3年至今,受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资助”人才计划支持。

创新团队依托单位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始建于1952年,隶属于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多项专业甲级设计资质,还持有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工程咨询甲级、工程总承包甲级等资质证书,于2016年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且创新团队所依托的科技研发中心在2017年还成功备案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企业为促进团队的科技创新工作,积极进行公路网智能养护技术及系统协同平台、长大桥梁建养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获得了交通运输部批准。“近三年来企业主持和参与协作的科研项目的总预算已超过八千万元”,说到科研投入情况,技术部主任刘伟侃侃而谈。

“长期以来,企业和集团从人才政策上对我们团队的科技创新工作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科技研发中心主任徐润说到。团队每年吸收引进重点高校重点学科博硕科研人才,让自身实力不断发展壮大。团队规模已达数十人,其中专职博士6人,涉及桥梁、公路、隧道、岩土、地理信息和交通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研发重点为勘察设计、道路养护、道路交通安全、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路用设备与材料等相关领域。

在齐鲁交通发展集团大平台之上,设计院在平安交通方面的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

科技创新助力平安交通

交通安全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设计院近十年来的一个重要研发领域就是公路交通全寿命周期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并且研发成果获得了2017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们以需求为导向,从技术上进行突破,并在工程中进行检验,然后总结提升,最终进行推广应用”,毕玉峰表示,科研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从事科技研发的工作人员必须尊重事实和数据,尤其是从事安全相关的科技创新和转化工作,更需要谨慎。

在团队科技成果创新方面,梁文灏院士曾经评价道:“显著地提高了我国公路安全水平”,“推动了我国公路安全保障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长江学者谭忆秋教授、长安大学王选仓教授等评价研究成果“支撑了国务院部署实施的以提升公路安全保障水平为目标的‘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推动了我国公路交通安全生成形势由被动应付向主动预防转变”。

设计院在交通安全方面的研发,以公路交通全寿命周期的安全服务保障体系为工作目标,根据公路基础特点、设施应用特点、安全管理特点和安全保障需求,得到新的安全设计理论、风险评估技术与处置方法和安全保障设施与装备,并在工程项目中进行检验,经过观测分析和总结,再将理论和经验推广为成形的标准、技术和装备。

研究成果支持了我国公路安全设计标准体系14本标准、规范和指南的制修订工作;有效支撑了十余年来公路大规模建设的安全设计,以及全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实施、公路生命防护工程的开展,总里程超过55万公里;公路安全保障设施和装备实现产业化,在近500个项目中应用,其中系列防护设施已安装于1500多公里高速公路,主动诱导设施在多条高速公路成功应用,并被多家新闻所报道;路网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并进入世界银行风险评估技术优先采购短名单,在新西兰、澳大利亚、也门、柬埔寨等国家成功应用。

创新团队十余年如一日在公路交通安全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收获的成绩,让设计院人深刻意识到,正是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了传统产业,并推动了新动能新业态的发展。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企业和集团要实现“老树发新枝”,实现生产力水平的整体跃升,离不开科技创新。

“我们团队将继续努力,以行业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瞄准科技研发旧有短板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外联内引实现跨界融合创新,并在‘全链条延伸服务’上配合集团和企业开展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最终协助我院成为“国家级”建筑咨询企业。”毕玉峰说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