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对象
我院的道路与桥梁专业自建校以来就是学院的主干重点专业,而《桥梁施工技术》这门课程又是路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根据本人多年的工程实践和从事桥梁课程的教学经验,结合近几年我院在教学模式改革中的不断探索与尝试,以及近年来路桥建设管理企业对毕业学生职业岗位情况信息的反馈,个人认为桥梁课程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一些较大的创新和改革,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职业技能岗位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必要的操作技能,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相接轨,进而更加形象、生动地强化技能培训,使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适应实际工程建设的需要和市场的需要。近几年来我院由于生源问题,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较为薄弱,教学过程中学生立体感和空间想象力的建立很难,而桥梁结构类型众多、施工方法多样、施工工序复杂、所用设备、工具较多以及施工环境的露天性、地质土质的复杂性等,学生很难想象、理解和掌握,从而出现畏难现象,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造成课堂教学毫无生气,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得不到激发培养;也有想辅以到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实习的方式改善这种教学现状,但由于施工现场的复杂性和施工周期较长等原因,也存在着走马观花等缺点,而且学生的安全问题存在隐患。
针对我院学生以及大多数技工院校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实际状况,该项目课题组积极探索研究:如何把《桥涵施工技术》这门课上好,如何培养出货真价实的工匠?
2 研究方法
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淡化教师的填鸭式的讲解,让学生在思考、探讨、操作尝试中,逐步培养起学习的兴趣、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动手操作能力。课题组把教学内容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整合完善,把每个任务内容象施工工序一样进行分解,教师在每一细目的组织实施中布置任务;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课题组再评价、纠正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直至方案达到共识后,学生操作、实施,项目组老师指导、检查;每一任务(施工工序或结构)实施完成后,再进行总结,提出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同时为下一环节的实施(具体操作方式方法)进行改进,力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课题研究讲究实体性、实际性。课题组教师带领学生去工地参观,感受施工现场的氛围、观摩现场施工操作;图纸为真实桥梁设计图,研究过程中要考虑比例缩减的因素、程度,制作过程的安全操作规程、实际施工的细节区别等问题。制作过程中包括机械设备的保养、操作,模板制作,钢筋加工、混凝土配比、浇筑、构件成型与组装;再根据实体模型进行CAD绘制。
3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基本流程为:工程识图(真实桥梁设计图纸)、工地观摩 确定模型的缩小比例机械使用钢筋加工钢筋绑扎成型模板制作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模型效果美化用CAD对模型实体(钢筋)的绘制总结与探讨。
我们在每一细目实施中,都要遵循规划布局、实施、总结、纠偏的流程。学生在每完成一个工序后都要进行充分的总结分析,项目组对学生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对方式方法和效果也进行总结,为下一环节实施打下良好的、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的基础;项目组也在每一环节结束后,对教学过程及效果及时总结、改进,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下面是课题组带领学生在制作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照片资料。
4实效
本项目作为一种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对课程开发、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过程的探索与尝试,项目的实施达到了预期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桥梁识图与施工,不同于诸如汽车等可在小场地内布设实物,同时鉴于技师学院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而桥梁工程构造物又具有复杂性、工期长、施工过程的一次性等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我们项目的实施是成功的,在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路桥工程类识图绘图大赛中,我们作为中职院校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也是对我们该项目实施的一次检验;同时我们在后来基于该项目开展的第二、三期的第二课堂活动小组报名中,学生非常踊跃也是最好的验证。因此该项目研究取得了预期效果,值得广大同仁在教学中借鉴和推广。
项目组在实施过程中,也邀请部分教师进行观摩、评价,提出指导性意见,我们再讨论、改进;教师们对我们实施过程给予较高的评价。
我们通过识图、制作、再对照实物识图、对自己制作的结构实物再进行绘制CAD图的过程,对学生识图绘图能力有极大的提高。通过制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做能力;通过方案讨论、资料查询等培养了其学习能力,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对学生将有终生帮助。
下列为我们制作的部分模型、cad挂图及参加比赛的一些图片。
结束语
我们项目组致力于打造出一种切合技师学院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索合理的适用于我们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培养其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走向施工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我觉得我们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值得广大同仁借鉴和推广。
致谢
感谢中国交通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路桥专职委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展开探索的平台,感谢山东公路技师学院领导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济青高速加宽工程山东高速项目部的协助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