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坚持创新引领 聚焦数字转型 为干线路网装上“智慧引擎”

信息来源:交通强国专班 作者:张伟- 发布时间:2024-10-08 14:50 浏览次数:

自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数字化试点启动以来,临沂市积极开展普通国省道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试点建设,建设覆盖路网管理全业务、全要素、全周期的综合管理平台,构建了“1个数据底座+4个数字体系+N个应用场景”的“1+4+N”数字化框架,先后获得12项荣誉专利。

一是强化数字底座,实现全程管理。建立了数字底座一张图,以轻量化虚拟技术,将设施、路线、构筑物等“点线”结合,实现路线的虚拟呈现、设施的符号化表达、各类数据的汇总统计和道路实景的呈现,通过公路基础设施全要素入库和统一数据底座,有效支撑数字公路全业务应用。目前,已完成全市1100余公里国省道数据采集,形成6.2万余条公路全要素可视化数据。

二是强化数字建设,实现数据生成。建立了工程建设各环节互联协同、智能生产,实现了工程建设从材料生产、试验检测到拌合运输、摊铺碾压等全过程数字化控制,做到数据永久保存,实现了质量可追溯,为后期的运营、养护、缺陷调查等提供数据支持及决策依据。

三是强化数字养护,实现闭环管理。探索建立了以“车载端智能上报为主、移动端人工上报为辅”的养护事件采集上报模式,实现了从巡查发现,到事件的审核上报,再到工单的派工处置、复核验收的全流程线上闭环。研发了智能巡检系统,实现了对9种行标病害的精准分类、尺寸计算,以及病害、资产、遗落物3种目标的兼顾采集和高精定位,通过建立病害库,实现了路面状况的“可视”和PCI指标的“可测”,通过自动分析设施异常、自动采集路面遗落物信息,辅助日常管养。研发应用养护辅助决策模型、路况评定颜色分级模型,建设桥梁边坡监测系统,辅助养护科学决策。试点建设公路路基路面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点,创新性应用的自触发式力学响应数据采集方法、多维数据自动化关联技术等均处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已分析上报约60G观测数据。总结凝练形成智能巡检、智慧工地等相关标准,指导推广应用。通过开展养护创新探索与实践,初步建立了从智能巡检到路况评定、辅助决策的智能养护体系。

四是强化数字管理,实现风险管控。建立了市县站三级人工监控巡查与智能监控监测相结合的路网监测机制,有效提高日常公路巡查质量,实现了与临沂市电子印章统一管理平台的对接联通,保障了在公路事案现场的签章验章应用。融合应急资源、风险事件、隐患事件等数据,实行“一张图”统揽全域安全和应急,其中,应急资源一张图中,实时显示可调用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13支、应急库49个,应急物资3万余宗,构建了市县站3级应急资源统筹管理调度体系;风险管控一张图中,对全市路网9大类风险路段进行全面摸排,共计排查风险点1283个,并建立分级管控台账,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隐患治理一张图中,对辖区管养路桥、交安设施等存在的隐患进行日常巡查和定期排查,实现常态化隐患整治,累计排查隐患事件700余条,并全部完成整改。建立交通流量辅助决策模型,有效辅助日常养护计划、中长期规划、道路标准设计;建设智能交调系统,通过多源数据对比,自动预警设备异常情况,有效辅助交调人工比对。

五是强化数字服务,实现数据共享。实现了与高德、百度导航系统的数据对接,建立了集微信、微博、网站、小程序及互联网导航于一体的多模式出行服务,发布路况信息2000余条。开放路网视频200路,覆盖一级路、二级路重要节点,实现了在PC端、移动端的视频上云。建设了弯道预警提示系统,让过往群众提前知晓对向来车,实现安全通行,各点位日均发布预警提示消息6440条,极大地便利公众出行。

信息来源:交通强国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