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集聚了青岛市90%以上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资源,生产客运动车组、城轨车辆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0%和25%,是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核心承载区,也是国家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重要支撑板块。2021年,“打造一流轨道交通产业”获批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青岛市交通运输局组织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委等试点实施单位,持续优化体制机制保障,做好创新赋能改革,稳固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目前,建设试点工作1~2年的阶段性任务目标已全面完成,3~5年试点任务目标取得显著成效。
一、做好体制机制保障,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一)建立政企联动机制。成立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协调推进专题委员会,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建立产业链“链长制”,中车四方股份等龙头企业为“链主”,由“链主”企业负责人和青岛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共同担任链长,协力推动全产业链生态优化提升。
(二)构建区域协同机制。发起成立山东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共同体,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区域和企业协同合作。成立胶东经济圈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联盟,聚合胶东5市65家单位,实行市场化和轮值制,吸纳企业122家,成为产业发展的“粘合剂”“枢纽点”和“孵化器”。
(三)深化“管委会+公司”运行机制。明确示范区管委和平台公司职能定位,全力支持园区最大的平台公司——青岛动车小镇投资集团做大做强,构建城市建设、人居置业、产业园开发和运营、金融控股、物业服务、数字科技、能源运营、文旅开发、教育运营九大板块,打造全国一流城市建设综合运营商。积极探索基金赋能招商引资工作新模式,加速一批优质项目落地。
二、做好创新赋能改革,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重大研发平台作用,整合优势科技资源,全力打造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地、技术标准制定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套设计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我国主导的首个ISO铁路车辆系统部件国际标准制定出台。东南亚国家首条高速铁路——印尼雅万高铁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
(二)强化国家服务平台引领力。我国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规划建设15个重点科技研发平台。目前,高速磁浮实验中心等3个平台已投入运行。“高速磁浮技术装备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智能列车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2大行业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铁路局批复并启动建设。
(三)构建多层次科研合作网络。以国家级科创平台为核心,省级以上科创平台、研究院为主体,“产业园区+孵化器”为支撑,合力打造自主科技创新体系,汇聚培育创新智力资源。目前,已集聚13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引进翟婉明院士牵头的轮轨动力学团队等4个国内外知名科研团队,落户中国航材院、中车研究院等13个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与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10余家一流高校和科技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三、做好保链稳链固链,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
(一)开展多梯次优质企业培育。集中优势资源培强壮大轨道交通领军企业,打造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生态主导型企业。中车四方股份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中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入选全国200家“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示范区还拥有单项冠军企业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上市企业4家。
(二)加强应用场景培育开放。紧盯龙头企业,推动应用场景从点向面落地。深入梳理地铁产业链36大类146个开放场景陆续向市场开放。依托“中车购”供应链协同平台,推动中车系企业开放采购需求。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举办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全球生态伙伴大会,吸引150余家相关企业参加。举办国创中心创新创业大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技术同源暨胶东五市“链万企”供需对接交流会等。
(三)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深入实施“双碳工程”,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全面构建高效、清洁、低碳的制造体系。乾运高科股份在行业内率先探索正极材料智能制造新模式。国家电投青岛研究院建成国内领先的高电流密度碱性电解水制氢析氧阳极中试生产线。目前,示范区成为青岛首家国家绿色工业园区,中车四方股份获评国家绿色工厂。
四、做好公共服务提升,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力
(一)引进培育高端人才。实施“人才精准引进、人才培育提升、人才兴业扶持、人才乐居保障”四大工程,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发挥交通强国试点对人才的“虹吸效应”,为瞪羚、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量身定制”引才政策。5年引进1000名“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设立总规模3000万元育才基金,出台人才购房券试点,助力人才就业成长。
(二)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新型基础设施加速覆盖,累计建设5G基站492个。近3年累计投入62.4亿元,建设道路37.3公里。引进中央民族大学附属学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等优质资源。城市功能和配套设施全面升级。
下一步,青岛市将锚定试点建设目标任务,创新举措、齐心协力,确保试点任务圆满完成,争取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青岛经验。一是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工程化技术研究、CR450高速动车组研制等国家重大项目,开展原创性科技攻关,全力推动包括整车制造、智能通信信号装备系统、运营监控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加快磁悬浮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开展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工程化技术与运营系统集成技术攻关,推动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上升为国家战略,争取以600公里高速磁悬浮示范线为抓手先行先试,开展全速度等级的系统集成试验、工程化验证,加快推进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产业化。三是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开放性研发平台并向中小配套企业开放,推动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鼓励开展联合研发和协同技术攻关。发挥“链万企”服务平台作用,积极开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对接活动,促进开展实质性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