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交通动态

青岛市坚持“三化”引领打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管服”新模式

信息来源:政策研究室 作者:张伟- 发布时间:2024-07-19 浏览次数:
分享到:

近年来,青岛市交通运输局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力点,聚焦工程建设标准化、项目管理精细化、政务服务协同化,持续加大“建管服”工作力度,有力服务和保障一批城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坚持工程建设标准化,引领行业规范集约发展。实施游艇码头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化,发布《游艇码头工程质量检验规范》,统一海上游艇码头审批验收标准规范。实施市级公路工程造价监管标准化,按照“分阶段控制、全过程管理”模式,全面规范公路工程建设市场计价行为,推动造价成本最小化、投资效益最大化、工程品质最优化。实施交通工程智慧化工地建设标准化,抢抓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升级、数字转型机遇,制定发布《交通工程智慧化工地建设技术要求》,为智慧工地数字化平台搭建提供标准依据。二是坚持项目管理精细化,打造平安百年精品工程。推动质量管控全程可见,针对项目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搭建基于BIM技术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在60个公路水运项目中创新施行“举牌验收”制度,加强对工程质量风险的事前预防、过程控制、全程追溯。推动安全监管精准到位,实施“核、交、查、服、创、评”安全监管“六步法”,按照手续办理把控严、制度事项交代明、根除顽疾责任清、创新服务基础牢、创评工作起点高的要求,重新梳理设计安全监管流程和规范。推动项目决策提质增效,探索实施“全过程咨询+代建制”新型建设管理模式,既做好各阶段代建保障,又提供全过程咨询服务,有效提升项目建设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三是坚持政务服务协同化,树牢利企便民交通形象。项目审查靠前超前,创新打造“一项一策”服务模式,组建“管家团队”,推出公路水路工程建设项目“套餐式”审批服务,清单形式列明12种涉路工程技术审查要点,制定“阳光审查、协同指导、快速推进”三项承诺,主动靠前服务,全力保障重点工程项目落地、建设、投产。企业审批智能精准,构建发改、自规、审批、交通等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推动高频事项全覆盖、群众办事“一次办成”,创新水路运输智慧化审批新模式,85件国内船舶代理、水路旅客运输代理等事项 “一键填报”“智能秒批”。服务群众便捷高效,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群众出行信息“感知服务”,建设出行服务一张网,民航、公交、地铁、长途客运及“交通+旅游”等20余项出行信息服务实现“一站式”提供;全面拓宽电子支付渠道,全国首个“延迟扣费”模式——数字人民币无电无网支付在地铁全网上线;创新打造“门票+车票”“车票+酒店”“旅游直通车”等“一站式”运游融合新产品,让群众“说走就走”更加便捷。


信息来源: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