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为持续提高危化品道路行业治理实效,全力确保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主动联合公安、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单位聚焦危化品道路运输全流程、各环节,靶向发力、精准施治,综合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物联网、大数据、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建立数字治“危”、协同避“险”行业监管“四新”机制,为全国危化品道路运输行业治理提供了“东营方案”。2022年被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联合确定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交通安全协同监管试点城市。
一、构建“联管联控、一体运行”管理新体制。东营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推进,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全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打造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管理服务中心+监管平台”的管理运行架构。一是成立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公安、交通运输、应急等20个部门、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统筹全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发展和安全管理等工作,并抽调交通运输、应急、公安、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部门骨干力量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抓好工作谋划、协调调度和日常推进。二是组建正县级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服务中心,作为市交通运输局所属正县级事业单位,与先期成立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体运行、联合办公,同步建立交通运输、公安两支专业化执法队伍,成为全市危化品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专业力量。
二、建立“装、运、行、停”全过程监管新机制。在装卸环节,建立“应急+交通运输”“七连锁”智能装卸系统,实现“人车不放静电、钥匙和鹤管不归位、排空阀不开通不装卸,发生溢油、泄漏自动切断”,进一步厘清装卸环节监管职责,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在运输环节,建立“交通运输+应急”电子运单系统,通过电子运单系统与智能装卸系统、罐车罐体检验系统信息交互比对,确保运单介质、罐体适装介质与实际充装介质一致。东营市率先在全国研发推行“电子押运”试点,加快实现行业安全增效、降本增效。在通行环节,建立车辆远程识别系统,在重点通行部位安装高清卡口和视频监控设备,实现车辆运营轨迹全程追溯全域监控。在停放环节,开展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停放秩序专项整治,建设社会化专用停车场15处,车位3700个,建设与生产企业联动的预约叫号系统,形成“车辆分区停放、风险集中管控、装卸统一调度”的管理机制。
三、探索“人、车、企”全要素监测评价新模式。在驾驶员维度,实行信用评价,东营市率先试点并在全省推广“鲁运通行码”,实现对驾驶轨迹、违章行为的全程监测。系统应用以来,驾驶员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违章率同比下降32.78%、47.31%。在车辆维度,所有车辆安装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自动识别捕捉超速、疲劳驾驶等不规范驾驶行为并发出语音预警。在运输企业维度,实行效能评价、分级管理,依据车辆报警产生率、报警及时处理率、检查抽查及时处理率等指标,定期开展管理效能评价,实施守信激励、失信惩戒。
四、打造党建引领优化服务新高地。紧紧依靠党建引领,积极打造服务货车司机新高地,东营市率先成立危化品道路运输行业党委,探索形成“1234”行业党建工作法。“1”是指导县区、企业成立行业党组织,打造独具东营特色的“危运先锋”行业党建品牌,为货车司机群体竖起凝心聚力的“精神灯塔”。“2”是树牢“行业党建、行业治理”深度融合发展理念,配套建设党群服务阵地8处,解决司机休憩、娱乐、餐饮等现实需求。“3”是建立健全定期联席会商、党员诉求直达、政策激励引导三大综合工作机制,全力为货车司机和企业搞好服务。“4”是建立市、县、镇、企四级行业党建工作体系,分别明确四级行业党组织职责定位,上下联动、协同发力,提升行业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和发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