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登记表
成果名称 | 客货分离智慧高速公路关键技术研究 | ||||||
成果登记号 | 知识产权 | ||||||
完成单位 | |||||||
序号 | 单位名称 | 通讯地址 | |||||
1 |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 | 济南市历下区龙奥北路8号山东高速大厦 | |||||
2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 | |||||
3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济南市高新区天辰路2177号联合财富广场#5 | |||||
完成人 | |||||||
序号 | 姓名 | 工作单位 | 对成果的贡献 | ||||
1 | 毕玉峰 |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 项目负责人,主持总体方案制定、实施与总结 | ||||
2 | 穆明浩 |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 技术负责人,负责各专题整体性衔接及专题三技术路线制定 | ||||
3 | 俄广迅 |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 | 负责工程现场调研与分析 | ||||
4 | 谢 军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 技术负责人及专题一负责人 | ||||
5 | 丁婷婷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客货车车道路面设计指标研究”分专题负责人,制定专题研究思路和框架,确定实施方案。 | ||||
6 | 柴 华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 专题一技术负责人、技术报告撰写 | ||||
7 | 刘晓威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设计院集团项目负责人,总体研究方案制定,规划实施与成果转化。 | ||||
8 | 孙晓红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客货车车道桥梁设计标准研究”分专题负责人,分析确定客货车专用车道桥梁设计荷载标准值。 | ||||
9 | 王 峥 |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 路面专题,面向差异化路面结构设计的,高黏弹沥青材料技术指标研究 | ||||
10 | 张凌涛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客货车道路线设计指标研究”分专题负责人,制定专题研究思路和框架,确定实施方案。 | ||||
11 | 王树威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 负责调研与数据分析及仿真模拟工作 | ||||
12 | 孙建秀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负责结构可靠与稳定优先的货车专用道路面研究。 | ||||
13 | 程 雷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 负责调研与数据分析及理论建模 | ||||
14 | 杨晨君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负责客车专用道路面抗滑降噪性能级功能性路面结构组合方案研究。 | ||||
15 | 牛树云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负责客货分离高速公路智慧设施系统研究专题,提出了高速公路客货分离的自动驾驶车道布局与路面设计方法,构建了客货分离高速公路自动驾驶专用道管控方案。 | ||||
16 | 刘新强 |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 路面专题沥青试验分析 | ||||
17 | 孙日双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路线方案、关键技术及技术指标的论证分析 | ||||
18 | 李承昌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 负责开展了客货车专用车道桥梁荷载的分析与论证,提出了客货车专用车道桥梁荷载效应模型。 | ||||
19 | 王玉兰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路线平、纵、横技术指标研究、互通式立体交叉关键指标研究 | ||||
20 | 李茜瑶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采用Vissim仿真软件进行了客货分离高速公路自动驾驶专用道设置的数值仿真试验分析,得出了自动驾驶专用道布设的条件要求。 | ||||
21 | 柳 磊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互通立交及服务区衔接方式研究 | ||||
22 | 侯德藻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研制了客货分离智慧高速自动驾驶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议规范。 | ||||
23 | 徐 旺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互通立交及服务区衔接方式研究 | ||||
24 | 袁艺宸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
25 | 于得水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负责轴载换算中轻轴载车辆调研 | ||||
26 | 王 卓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负责客货车典型路段结构及养护历史调研 | ||||
27 | 刘 洋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负责客车专用道设计交通荷载等级研究 | ||||
28 | 李建士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参与路线平、纵、横技术指标研究 | ||||
29 | 胡 磊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参与路线平、纵、横技术指标研究 | ||||
30 | 桂大壮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互通立交及服务区衔接方式研究 | ||||
31 | 张婷婷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互通立交及服务区衔接方式研究 | ||||
成果公报内容 | |||||||
客货车分离需要针对不同客货车道分别开展其通行能力、路线指标、路面结构与材料、桥梁荷载与结构及智慧设施的设置等方面的研究,以期建立客货分离智慧高速公路设计标准指南,指导实体工程建设。具体分如下专题进行研究: 专题一:客货分离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研究 开展客货车道交通特性研究,为确定客货车道通行能力的特征参数及影响因素提供依据;建立货车车道通行能力模型,确定货车车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级;为客货分离高速公路横断面布局提供决策依据。 专题二:客货车道路线设计指标研究 确定客货分离高速公路平面、纵断面技术指标;提出推荐的客货分离高速公路横断面布置方案;提出客货分离高速公路线形灵活性设计方案;确定客货分离高速公路多车道互通立交标准断面,设计匝道平纵面;提出在客货车流交织区的分合流形式。 专题三:客货车车道路面设计指标研究 提出适应货车车道重载通行条件下的路面结构形式与结构厚度方案,有效解决疲劳开裂、永久性变形等病害的发生;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客货分离后客车车道路面的安全性与舒适性设计方案;提出货车车道与客车车道的路面性能、路面结构功能关键指标。 专题四:客货车车道桥梁设计标准研究 确定客货分离智慧高速公路桥梁荷载标准;建立客车、货车的桥梁荷载谱以及汽车荷载效应模型;确定客货分离荷载效应标准值。 专题五:客货分离高速公路智慧设施系统研究 提出客货分离高速公路自动驾驶专用车道布局与路面设计方法;提出车辆自动驾驶过程中关键节点、位置控制与管理方案;建立客货分离智慧高速自动驾驶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议规范。 专题六:客货分离高速公路建设技术指南研究 针对以上研究,在客货分离技术方案、设计指标等成果总结凝练基础上,研究编制客货分离高速公路建设技术指南。 本项目的主要技术创新为: (1) 构建了以货车车辆为标准车型的货车车道通行能力模型与服务水平分级体系,提出了通行能力折减系数等关键技术参数,为我国客货分离的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2)提出了客货分离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平、纵断面关键技术参数及横断面布置型式; (3)提出了基于客货通行特点的路面结构差异化设计标准、典型结构和材料路用性能要求; (4)建立了客货车专用车道桥梁荷载效应模型,确定了相应的桥梁荷载技术参数; (5)提出了高速公路客货分离的自动驾驶车道布局方法,构建了客货分离高速公路自动驾驶专用道管控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