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抢抓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建设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战略机遇窗口期,围绕TIR和GMS双路径齐发力,积极探索“TIR+贸易”“GMS+农业”“班列+公路”等多元化运输组织服务模式,在国际道路运输线网拓展、细分市场主体培育、跨行业领域协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切实助力跨境运输便利化水平提升、赋能关联产业高质量发展。青岛在探索国际道路运输发展路径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先后被央视、新华社、经济日报等权威媒体宣传报道,青岛方案已经走出山东、走向全国。
一、“TIR+贸易”深度融合,拓展跨境贸易市场。积极探索“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发展模式,依托中国传化(上合)国际物流港和胶州海关指定监管场所,打造TIR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建设上合“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中国传化(上合)国际物流港已吸引12家TIR持证人企业入驻,TIR国际道路运输专用车辆超过150台,助力汽车配件等各类“青岛制造”通过“TIR+跨境电商”“TIR+市场采购”等跨境运输模式销往欧洲和中亚地区,累计出口贸易额超2.5亿元。
二、“GMS+农业”同频共振,增强区域发展韧性。针对东南亚地区农产品市场供应紧俏现象,携手青岛海关、区(市)政府及源头企业严格把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开设“绿色通道”通关服务、科学规划运输路线,采用“一人一车直达运输”模式,保障莱西胡萝卜等本土特色农产品搭上GMS国际道路运输顺风车走出国门。目前,青岛市已通过GMS发运农产品超过10万吨,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超过20%,吸引3家农产品运营企业积极拓展跨境贸易业务,实现供、需、运、贸多方共赢。
三、“典型引领+路网拓展”协同发力,畅通国际运输通道。选树青岛西海岸利达物流为“中俄TIR运输专线”培育典型,发挥“头雁”企业引领示范作用,相继打通中-哈、中-吉-乌等TIR运输新通道,形成覆盖主要上合组织国家的跨境物流服务网络,推动国际道路运输业务在青遍地生花。2024年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八次领导人会议为契机,精准对接东南亚各国,支持具有国际运输经验的青岛百伟汽运成功申请全国首张GMS运输许可证和TAD暂入证,在国内率先开通至曼谷、河内和金边的3条GMS运输新路径,形成TIR主攻亚欧市场、GMS深耕东南亚市场、两条路径“比翼齐飞”崭新局面。
四、“铁路班列+公路运输”双向奔赴,壮大枢纽经济能级。充分发挥“四型”国家物流枢纽优势,促进国际物流公、铁、海多式联运合作,推动国际道路运输与中欧班列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创新发展“班列+公路+冷链”“班列+运贸一体化”等新业态,吸引沿黄流域货源在青集结出口,累计服务海尔、海信等近7000家企业,运送货值超千亿元。青岛“依托上合示范区推动多式联运改革”入选全国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其“整列直达+TIR”模式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