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以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以交通物流领域绿色转型为抓手,以第三批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为契机,锚定“降本、提质、增效”核心目标,纵深推进具有淄博特色现代绿色货运配送体系构建,有效破解传统货运配送环节中效率瓶颈、成本高企、能耗超标等难题,为鲁中地区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淄博样板”。
一、构建“通道+节点”物流体系,以网络贯通释放效率红利。一方面,在对外通道建设上,跨区域物流动脉持续升级。小清河复航(淄博段)工程全面竣工,打通“河海联运”新通道,为大宗商品运输提供低成本水运选择;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36.3公里,“目”字型高速通道网络基本成型;鲁中铁路货运通道、瓦日铁路鲁中公铁联运中心等项目稳步推进,进一步强化铁路在大宗货物运输中的骨干作用,推动“公转铁”运输结构优化,为跨区域货运降本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在市内节点布局上,“镇域中转、村级直达”农村配送格局全面建成。高标准构建“3个市级枢纽+5个县级分拨中心+150个末端站点”三级节点体系,同步实施“驿站24小时不打烊”工程,建成96处覆盖社区、写字楼无人驿站,实现城市末端配送“全天候、无死角”;聚焦城乡物流贯通,累计建设45个镇级物流站点,开通50条城乡配送专线,覆盖全市1212个行政村,沂源苹果、高青大米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实现“清晨采摘、午后入市”,城乡物流时效较以往提升30%以上,有效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时效难题。
二、聚焦低碳转型核心,以装备升级撬动降本减碳双重效益。一方面,坚持“补能设施与车辆推广同步推进”,构建“加氢、充电”多元互补新能源补给体系。建成投用全省首座“微管网”加氢站,填补省内氢能补给领域的技术空白,目前累计建成加氢站7座,形成“中心城区全覆盖、重点县域全覆盖”的氢能补给网络。持续扩大充电桩建设规模,累计建成充电桩3.2万余个,公共充电设施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8个,为新能源货运车辆提供“随处可充、即时可补”的便利条件。同时,以新能源装备推广为契机,培育壮大氢能及储能产业集群。目前全市已集聚氢能相关企业54家,形成“制氢—储氢—运氢—加氢—氢燃料电池应用”多环节、全周期的氢能产业链,氢能及储能产业成功入选山东省未来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政策激励机制精准发力。出台《淄博市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推广应用扶持政策》,对月运营里程1600公里以上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给予每月最高320元运营奖补;在商场、社区、物流园区等重点区域施划新能源货运车辆专用停车位355个,解决“停车难、装卸难”问题。同时,打造蓝鸟城配车队、优鲜送氢燃料电池冷藏城配车队等一批示范场景,形成“以点带面”推广效应。在政策与产业的双重驱动下,全市新能源城市配送货车从2022年的464辆增至2024年的806辆,为货运企业降低燃油成本,为“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三、深化业态融合发展,以模式优化激活物流体系内生效能。一方面,针对县域快递行业“网点分散、重复配送”的痛点,建设县域物流集中配送中心。整合顺丰、中通、圆通等多品牌快递企业资源,实现“统一仓储、统一分拣、统一配送”的集约化运营模式,快递末端配送成本从0.87元/件下降至0.75元/件,每年可为区域快递行业降低成本300万元,配送时效提升15%,客户满意度从92%升至98.5%。另一方面,引导城市配送企业打破传统运营思维,探索符合淄博产业特色的物流模式。发挥齐鲁正本物流园“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运营优势,通过整合铁路、公路、仓储资源,打造“鲁中物流旱码头”模式,实现“货物一站式中转、多式联运无缝衔接”,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首批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优秀案例名单”,成为全国物流降本增效的标杆案例。指导山东乐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搭建“农产品集散地—区域分拨中心—终端客户”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通过集中采购、统一冷链配送,大幅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能力提高45%,冷藏运输率提高20%,有效解决特色农产品“保鲜难、损耗高”的问题,带动农户平均增收12%。
四、激活数字技术潜能,以智慧赋能打破物流效率壁垒。一方面,搭建淄博市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整合交通、发改、商务等部门监管数据,以及货主、配送企业、充电设施运营商等市场主体信息,形成“一站式”信息服务枢纽。目前,平台已接入城市配送车辆133辆、充电桩平台数据1471条,累计为企业提供信息匹配服务超3万次,车辆平均空载率下降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引导快递物流企业加大智能化设备投入,推动分拨中心从“人工分拣”向“智能分拣”转型。将数字化、智能化作为货运配送体系提质增效的“核心引擎”,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升级智能设备,打破“信息孤岛”,减少人力成本,推动物流体系向“智慧化、精准化”转型。目前,邮政、顺丰、京东等重点快递企业在淄分拨中心已全面实现“智能化管理、自动化分拣、数字化分析”,分拣效率从传统人工800件/人/小时提升至8000件/台/小时,分拣差错率从0.5%降至0.05%以下,同时每个分拨中心平均减少人工成本支出约40%,每年为企业节省人力成本超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