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普通国省道路长制典型经验做法

信息来源:交通强国专班 作者:强国办- 发布时间:2025-04-15 15:47 浏览次数:

2024年以来,枣庄市公铁中心围绕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第一批试点任务实施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聚焦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工作方案(2022-2025年)》《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等系列文件精神,有序推进试点各项工作,健全完善“路长制”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努力提升公路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和效能。

一、三级联动实现协同共治,破解路域环境综合治理难题。一是落实政府主导。全面构建市、区(市)、镇(街)三级路长体系,路长办负责路长职责的具体落实。二是推动部门协同。成立“路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国土规划、城市管理、公安、林业等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三是严格属地管理。目前全市公路管养685公里普通国省道,贯穿全市59个镇(街),全面落实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属地管理责任。在“路长制”协同联动机制作用下,由交通局、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西岗镇党委政府等部门和柴里煤矿等企业进行多次沟通协调,多措并举、五方联动,省道313滕州西岗沉陷路段完成保护性修复,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

二、以三本台账实现精准施策,公路颜值明显提升。一是建立“一路一档”基础台账。编制《路长制工作手册》,涵盖15条普通国省道的基本信息、管养情况及主要问题,夯实了“一路一策”工作基础。二是建立“半年攻坚”集中治理详细台账。通过细化排查标准33项,形成集中治理台账1117项。三是建立“边查边改”动态台账。严格落实公路巡查、督查通报等制度,实行“巡查-反馈-整改-销号”闭环管理。

三、以“三位一体”的督导评价和绩效奖补制度,实现长抓长效。一是日常巡查。由区路长办牵头组织协调,坚持每周全覆盖巡查,做好隐患整治的技术支持和跟踪督导。二是季度抽查。由市路长办负责,坚持不定期全覆盖抽查,采取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暗访等方式,明确责任单位、整改内容、整改标准和整改时限,将问题提醒通报。2024年累计发送提醒函73份,建立动态台账396项并全部完成整改。2025年截至目前累计发送提醒函15份,建立动态台账59项。三是半年集中检查。市路长办联合区(市)路长办,每半年进行一次集中检查,根据日常、季度度、半年检查的赋分情况,确定绩效奖补资金分配。

四、使用智慧公路云平台“路长制”模块及手机端小程序,数字化赋能创新“路长制”管理手段。智慧公路平台将路长制管理和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结合,在数字化地图中按管辖线路分段,巡查督导工作分解细化,将业务全流程进行了信息化改造。通过一路一档子模块,在手机端和电脑端可随时查看三级路长的信息、管辖范围、道路路段详情;通过巡查事件管理子模块,巡查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通过手机移动小程序进行拍照记录并上报,上报后的事件可在电脑端进行事件审批、指派、跟踪、销号等操作。审批通过的事件可根据发生地自动分派到相关区(市)路长办进行处置,并可自动生成带市路长办红头的《事件处置提醒函》文件,实现路长制事件处置流程的电子化和规范化、明确责任主体。

五、积极开展治理模式再探索,为普通国省道治理模式和手段创新提供新途径。一是推动各区(市)统筹建立全域普通公路“路长制”管理架构。如滕州市统筹建立“总路长+县乡村三级路长”架构,全市235公里国省道实现了市、镇、村三级“路长制”全覆盖。二是高位部署推动“路长制”工作强能效。如鲍沟镇将“路长制”工作纳入全镇年度工作要点,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第一组长、镇长为组长、涉及分管领导和部门组成的普通国省道“路长制”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三是精细化管养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如冯卯镇别庄村由村书记负总责,把道路日常保洁和绿化管护等工作按路段分片区管理,每日巡查和问题处治具体到人。四是积极探索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如东郭镇加强各级路长巡查,将路长制和河长制等协同作业,购置三台无人机,对全镇道路、河流、山脉等进行巡查;在313省道安装能与交警联网的“支路哨兵”,将先进技术和路长制有机结合。


信息来源:交通强国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