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交通港航部门抢抓发展机遇,紧扣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任务实施要点,全力推动内河航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枣庄港总体规划》修编进程,以《枣庄港总体规划》为引领,突出枣庄港在发挥高端要素聚集、产业引领支撑等方面的作用,统筹全市港航陆域产业空间,推进产业网、物流网、航道网“三网”融合发展,为全市港航陆域产业空间规划、开发、建设提供基本依据。目前环评已通过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和省生态环境厅专家评审。结合规划实施,深度对接“山东省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行动”等重大战略部署以及全市“6+3”现代产业布局,以完善内河水运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公铁水空”联运、发展集装箱运输、培育航运服务业、加快“港产城贸”一体化发展为方向,充分挖掘枣庄内河水运新质生产力。
二、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加快京杭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建设进程。工程于2020年3月开工建设,截至2025年6月,已完成投资17.39亿元。其中航道疏浚工程于2022年6月完成,京杭运河枣庄段主航道全线达到Ⅱ级航道通航标准,常年具备2000吨级船舶、万吨级船队通过能力。马兰大桥工程于2022年10月完工并通车,在保障通航安全的同时,沟通运河两岸,进一步完善了区域城镇交通路网体系,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其他港航工程方面,薛城作业区泊位改造提升项目被列入交通运输部第一批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试点项目,2024年6月28日实现交工投产,成为该试点项目中第一个交工的项目。薛城作业区数字化提升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正推进专家评审工作。薛微航道扩建工程、西岗作业区1-6泊位工程、城郭河航道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三、提升港口集疏运枢纽功能。枣庄抢抓《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山东省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行动方案》等政策出台的发展良机,加速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着力构建立体交通新格局。枣庄港薛城港区薛城作业区长河铁路专用线工程已于2024年12月底完成铺轨,枣庄市第一个“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港区即将运营。该工程概算总投资4.77亿元,项目建成后运输能力可达到每年800万吨。薛城作业区内河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也成功入选2024年全省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项目。目前,枣庄已与徐州、连云港、宿迁、济宁、菏泽等市签订《淮海经济区多式联运物流服务平台共建共用协议》,加快推动海河联运、铁水联运,进一步提高京杭运河枣庄段通航效能,赋能航运枢纽功能提升。
四、积极打造智慧航运新引擎。依托京杭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开展的信息化建设投资约7000万元,软件开发和硬件布设同步开展,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该项目全面完成后可实现辖区航道远程化、智能化监测预警,提供实时、动态的港航信息服务,并与省水路运输管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市城市大脑交通运输子平台以及市港口航运、海事运政等业务系统实现数据对接。其中,申报的“5G全融合感知促发展:为千年运河装上智慧的眼”项目,荣获第七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山东区域赛一等奖、全国赛三等奖,该项目是枣庄市首个“绽放杯”全国赛获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