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山东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港口“近零碳”海铁联运智慧园区换电短捣运输及绿色走廊应用

作者:杜洪涛- 发布时间:2025-06-24 10:39 浏览次数:

2025年度山东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港口“近零碳”海铁联运智慧园区换电短捣运输及绿色走廊应用

 

推荐单位:山东港口集团有限公司

实施单位:山东港口陆海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中国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坚持数字化赋能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大枢纽”建设,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海铁联运,建设52个内陆港和102条专用铁路线,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青岛前湾港区、董家口完成4座全自动无人值守港区换电站建设,投入使用电动重卡500余辆,完成换电大数据中心建设,将换电站BMS系统与现有的车辆智能调度系统有机结合,解决港口内装卸等候时间较长、物流成本高、车辆能耗高和污染物排放高等问题,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同时降低综合社会物流成本,推动物流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全面降低碳排放,预计年减少燃油消耗5万升,年降低碳排放约3.6万吨。

创新性提出陆上“绿色走廊”思路,在IGV无人驾驶基础上联合山东高速、山东重汽在高速服务区、重点省国道沿线布局建设换电站,推广应用电动重卡,搭建国家级标杆绿色通道,扩大电动重卡辐射半径。实现车辆和人员生产效率提高5%以上,服务时限缩短5%以上,物流运输效率提升3倍,成本下降25%,进一步提高综合运输效益,扩大社会物流降本增效空间,以绿色低碳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港口集疏运业务为切入点,实现了换电与作业自动分配、车辆最优调度、车辆换电全程监控等多方业务协同、资源共享的集疏运业务绿色生态圈。推广应用电动重卡,搭建国家级标杆绿色通道,扩大电动重卡辐射半径,结合换电站网络布局,逐步形成“近零碳”干线运输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