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山东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山东高速鲁南高新物流产业园零碳冷链物流基地项目

作者:杜洪涛- 发布时间:2025-06-24 16:47 浏览次数:

    推荐单位: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

实施单位:山东高速鲁南物流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自国家“双碳”目标发布以来,山东高速鲁南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思路,积极争取园区纳入交通运输部第一批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名单、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名单。为了进一步解决冷链物流活动中的高排放、高耗电难题,园区建设零碳冷链物流基地,综合降低全链条能耗水平,最终实现冷链的零碳排放,形成可推广的“零碳冷链”技术集成方案。

一、项目概述

山东高速鲁南高新物流产业园位于临沂市高新区,占地面积447亩,建筑面积18万㎡,投资9.3亿元,建设高标仓库10万平方米、全自动立体2.9万吨以及展示交易中心、总部基地等配套设施

公司通过实现一个“自我中和”零碳智慧冷链物流园区为愿景,聚力能源、应用、数字化转型三个重要抓手,实施能源结构清洁化、能源利用高效化、园区智能管控数字化、资源利用循环化、园区建筑绿色化、园区产业低碳化等N项具体行动,构建“1+3+N”零碳冷链物流园区实施路径。

 

主要做法

(一)能源结构清洁化

    利用仓库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8.35MW,年均发电量约900万kWh;配备4MW/8MWh的储能系统,保证光伏供电的安全性、稳定性;安装风力发电机搭配微光太阳能路灯替代传统路灯照明,餐厨全部采用电磁设备,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排放。

 

2 仓库屋顶光伏

    (二)能源利用高效化 

    建设直流微电网,形成“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管控,安装新能源充电桩100个,为园区物流车辆提供便捷充电服务,提高新能源车辆的运输效率;引入全自动化立体存储及分拣设备,减少搬运次数和货品损伤,进一步提高操作效率。

 

3 新能源充电桩

    (三)园区智能管控数字化

    建设能源综合管控平台,对交直流微网、空调、照明、光伏电站等运行数据进行集成管理,实现碳排放数据的可视化展示与管理功能;实施交通组织智慧化工程,通过应用视觉感知模型进行车道拥堵预报,优化交通路线,减少车辆拥堵和污染。

    (四)资源利用循环化

    研发使用周转笼、周转箱等设备,便于存储保管和循环利用,实现物流容器的通用化、一体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积极倡导使用榫卯结构免胶纸箱,重复使用包装纸箱,减少胶带包装的浪费和污染。

 

4 周转箱和全自动立体仓储货架

    (五)园区建筑绿色化 

采取使用新型环保节能材料、数字节水技术和自然光资源降耗等措施,有效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充分利用景观绿化工程的植物固碳能力,种植国槐、法桐、海棠等绿化树种,起到有效稳定固碳效果。

     (六)冷链系统低碳化

    建设全自动智能立体冷库,实现库内无人化、自动化操作,全部使用电动叉车作业,同时结合能源综合管控系统和储能设施,综合降低全链条能耗水平,最终实现冷链的零碳排放。

成效特色

一是打造“自我中和”零碳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区,并实现可持续性碳中和,形成“光伏发电+冷库用电+车辆充换电”的自发自用、循环性的低碳应用场景,有效解决物流园和冷库作业高耗电难题。

二是项目新能源总装机容量8.36MW,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8.35MW风电装机容量10KW,储能装机容量0.5MW/1MWh,新能源发电量稳步增长,预计年发电量达到900KWh

三是构建光能循环型冷链物流能源管理体系实时监测园区能耗数据,实现碳排放可视化管理,综合管控太阳能光伏、储能及冷链仓储用能设备,全面提升光伏发电利用率。

四、推广价值

一是“源网荷储碳”五位一体模式,破解冷链高耗能痛点针对冷链物流能耗高、碳排集中等瓶颈,项目创新融合分布式光伏、智能微电网、柔性负荷调控、梯次储能及碳管理平台,优化能源管控通过冷库制冷系统与光伏出力曲线智能匹配,提高消纳绿电比例,形成可推广的“零碳冷链”技术集成方案。

二是建立全链条科学管理体系,实现冷库光伏全覆盖。根据园区用能特征制定光伏方案,最大化提升光伏系统效率,将精细化运营理念贯穿始终,基于光伏出力曲线优化调整制冷策略,提升光伏产能的消纳率,助力冷链园区对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

三是构建数实融合的低碳基础设施,重塑冷链运营范式通过能源综合管控系统连接全自动立体冷库、光伏、储能等实体设施建设光能循环型冷链物流能源管理体系,实时监测园区能耗数据,综合管控太阳能光伏、储能及冷链仓储等用能设备,全面提升光伏发电利用率,打造数智融合的新型冷链园区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