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单位:威海市交通运输局
实施单位:威海港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关于智慧港口建设的战略部署,威海港积极推进智能化转型升级,打造了“睿智支线通”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该体系通过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性地将运输、仓储、自动化装卸、智慧通关和航运配送等环节有机融合,构建了数据驱动的现代化港口物流生态系统。实现港口与航运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能够精准响应并满足多层次、敏捷化、高质量的港口运输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推动区域物流经济蓬勃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信息前置,赋能支线运输高效协同
通过与货运代理、支线代理构建深度信息共享机制,提前洞悉集装箱运输模式、用箱需求及运力资源分布。依托历史数据建模分析,精准预判空箱需求峰值与运力紧张时段,动态优化空箱储备策略与运力调配方案,实现空箱资源的精准储备与运力资源的科学调度,为支线运输的高效顺畅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二)创新预警机制,助力服务提升
为了确保货物出口流程的顺畅,创新研发前置预警机制,开发干支衔接动态预警信息表,全程跟踪集装箱经青威支线至青岛转干线物流链条中每一个物流节点。通过预先设定支线订舱空箱出闸时间与干线船预计离港时间(ETD)之间的14个预警节点,在其中的7个关键节点增设了预警机制,在可能出现干支衔接紧张的情况下,提醒操作人员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干支衔接的及时高效。
(三)开发可视化跟单系统,客户智揽全局
主要实现集装箱全流程各节点查询、管控,包含进出闸等共14个业务节点的显示、预警功能,客户可使用跟单功能实时掌握支线出口箱动态,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
(四)打通数据壁垒,加强协同联动
以ICTMS码头生产管理系统为核心,依托云港通综合服务平台,成功实现了码头、客户、航运公司、货运代理及海关等多个层面的数据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支线供应链全流程标准化,通过支线供应链服务体系建设,彻底打破了青岛、威海四个集装箱码头的信息壁垒,以信息共享、操作共享的方式,实现各集装箱码头一体化管理。支线供应链的建设也为青威支线“组合港”建设奠定了基础,青威支线组合港模式的成功建设,实现了“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新模式,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五)精准船舶配载,有效推动降本增效
针对前湾港区支线陆驳量大、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威海港携手前湾港区各码头公司、集发公司、航运集团、科技集团等,以成本有效管控、高效干支衔接为目标,优化再造了支线船舶配载规则,明确了分船分舱的具体配载目标与流程,即支线船舶单一目的港所配载集装箱量占比不低于75%,大幅降低了前湾港区的陆驳数量,有效实现了降本增效。
(六)强化精细化管理,兑现“效率即效益”
对船舶作业全过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并设立明确的服务效率指标。一方面,细致划分从船舶靠泊到解缆离港的全过程效率指标,通过精细化管理显著提升整体作业效率,连续刷新作业效率纪录,创下137.5T/H的船时效率纪录,进一步巩固了支线服务品牌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优化集港、堆存作业环节与船舶装卸的衔接流程,实现货物回场直装,不仅提高了整体作业效率,还大幅降低了后场装卸与堆存成本。
二、成效见证
2024 年 4 月 26 日项目启动以来,干支衔接时间成功压缩 8%,有效提高了衔接效率;顺利完成 200 余艘次分船分舱配载任务,节省陆驳成本 500 余万元,预计年度节省陆驳成本 800 余万元,降本节支效果显著。在业务拓展方面,充分发挥智能化支线供应链服务体系的优势,成功开拓万华“公转水”业务,预计2025年度实现增收2000 万元。一系列成果有力推动了业务增长,也是支线供应链服务体系建设的标志性成就,为支线业务模式提供了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