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单位:青岛市交通运输局
实施单位:青岛市交通运输局
摘要: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及双碳战略背景下,青岛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转型工作,针对行业能耗监测机制缺失、数据支撑不足等问题,研发建设青岛市交通运输能耗与碳排放统计监测平台体系,面向重点用能领域开展能耗监测统计工作,支撑“双碳”工作实施推进,成为行业绿色低碳治理领域的一项创新实践。
一、体系建设内容
平台体系创新构建“四大体系+一个平台”的运作模式,开展全市能耗与碳排放数据采集、监测、统计和分析。
(一)“四大体系”筑牢数据根基
构建指标、统计、监测和运营管理制度体系,为行业开展能耗与碳排放统计和监测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1. 指标体系。
面向城市公交、出租、公路客货运、港口、机场、轨道交通、水路客货运等9大重点用能领域,设置能耗强度、能源结构、个体能效、排放总量等424项精细化指标,确保数据全面准确。
2. 统计体系。
印发实施《青岛市交通运输能耗监测统计报表制度》,以月度、季度、年度为单位,实现为单位的行业60余家重点用能企业数据规范化采集。
3. 监测体系。
在公交、出租等行业重点耗能车辆和设备上部署2310部能耗监测终端,动态采集车辆运行工况、燃油消耗等核心参数;同步部署移动监测系统,对场站、机场航站楼等交通枢纽开展移动监测,填补行业监测空白。
4. 运营管理制度体系。
动态调整更新统计、监测体系业务流程及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平台体系运行、管理及维护工作标准化。
(二)“一个平台”支撑数据分析
开发青岛市交通运输能耗与碳排放统计监测平台,实施数据实时跟踪和系统核算,提升数据治理时效性和科学性。
1. 多源数据计算。
研发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整合行业9大重点用能领域的动态和静态数据,开展数据实时采集和计算。
2. 多维数据展示。
构建“云图-展示系统-业务系统”可视化体系,实现2000余辆车辆运行数据实时上图,配套开发强度图、热力图等可视化工具,直观展示行业治理成效,提升决策效率。
3. 决策分析研判。
从宏观、行业、企业等维度开展数据分析,定期输出行业分析结果,支撑行业管理,服务行业企业。
二、体系建设成效
依托平台体系,行业数据分析水平显著提升、低碳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低碳转型工作深入推进,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行业低碳治理体系。
1. 节能降碳效果显著。
与2017年相比,行业营运车辆、船舶单位周转量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30%、13%;行业年碳排放量显著,有效填补了行业能耗监测业务短板。
2. 能力建设水平提升。
基于平台体系数据开展行业碳排放分析评估,完成2017-2024年《青岛市交通运输能耗与碳排放数据分析报告》季报、半年报、年报研究编制,为行业和企业减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 政策决策辅助加强。
支撑《青岛市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工作方案》《青岛市“十五五”新质生产力引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规划》等十余项低碳政策文件研究,推进行业碳达峰相关工作,支撑行业及全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并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环评提供决策支持。
4. 行业企业转型赋能。
支撑市发改、统计、生态环境等部门科学推进全市碳达峰工作,并为企业提供碳排放专项分析咨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在城市低碳发展工作中的话语权。
三、体系推广价值
1. 政策契合度较高。
平台体系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及双碳战略,通过精准数据监测与分析,为地方政府制定低碳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政策有效落地,对加速交通运输行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 运营模式可复制。
平台体系经过多年运行,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运营模式,能够为同类城市提供可定制的建设方案,目前已被四川、山西及省内多地交通运输科研机构和单位借鉴学习。
3. 体系架构可拓展。
指标、统计、监测及运营管理制度体系已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可结合政策需求实施同步更新,对行业低碳发展新需求和新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