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打造集疏运枢纽 赋能区域经济发展

信息来源:交通强国专班 作者:强国办- 发布时间:2025-09-18 10:40 浏览次数:

近年来,临沂市河东区抢抓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试点机遇,依托中俄物流产业园集疏运铁路工程,投资5.1亿元打造现代化综合货运枢纽,实现“公路、铁路、港口、海关”一体化高效协同,通达国际国内40余个城市,成为鲁南苏北重要枢纽和临沂国际班列重要节点。2024年,该枢纽年货物到发量200余万吨,营业收入超3亿元,纳税额达1200万元,带动区域上下游产业链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

一、实施经营体制混改,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中俄物流产业园集疏运铁路工程为原临沂东铁路货场内的铁路专用线,由铁路部门经营。受铁路部门资金投入、业务拓展等因素制约,铁路专用线闲置长达7年之久。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政策有效调动经营主体积极性,园区不断创新建设经营模式,以创新促发展。一是实施多方联营。由属地交通运输部门组织地方国企、龙头民企成立项目公司,与铁路部门共同谋划,实施集疏运铁路工程项目、打造中俄物流产业园,实现不同市场主体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二是开展一体规划。以高效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提升存量、优化增量、存量增量统筹规划”总原则,结合临沂东铁路货场既有设施布局,推动延伸铁路专用线、拓展枢纽场站用地,打造功能完善、衔接有序的现代化综合货运枢纽。三是清晰资产权属。原临沂东货场内的资产归铁路部门所有,新增用地范围内的资产归中俄物流产业园所有,做到产权清晰、多方共赢。改革让闲置资源“活”了起来,铁路部门未增加建设投资却盘活了设施、增加了货源,年均运输收益提升50%;地方企业获得铁路货场经营权,在满足自身运输需求的同时,新增装卸搬运、货场堆存等盈利点,营收年增长率保持30%,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二、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枢纽能级。一是实施集疏运铁路建设改造工程。对货场原有铁路专用线实施改造,延长铁轨850米,扩建站台220米,容车数量达100车以上,同步装卸作业效率提升110%,与胶新铁路的衔接进一步紧密,真正实现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二是打造综合式仓储基地。规划建设4个前置仓储库、总面积4.46万平方米,为粮食、化工、农副产品等货物提供临时存储服务,便利到发运输;针对冷链运输需求,配备移动冷库50余座、总库容达3000吨,保障货物无缝周转。三是前置多元化通关服务。三期建设1.68万平方米的海关监管仓(含保税功能),在临沂本地即可完成进出报关、商品查验等一系列国际物流通关服务,通关时间平均节省50%以上,让货物通关不再二次停留。基础设施的完善显著提升了枢纽的服务能力。国内方面,开通10余条铁路线路,辐射重庆、广州、乌鲁木齐等30多个重要城市,其中“临沂东—义乌”定图班列(时速120公里/小时)实现“夕发朝至”。国际方面,加密至莫斯科、满洲里、霍尔果斯、喀什等班列,开通2条“齐鲁号”欧亚班列,中欧与中亚班列到发列数实现双翻番。2024年,中俄物流产业园集疏运铁路运量较2022年项目扩建前增长71.4%,有效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三、创新枢纽运营模式,激活集疏运服务潜能。一是实行粮食“中转储运”与物流线路“一网”运行。以服务鲁南经济带粮食产业需求为导向,依托3条铁路专用线,打造集粮食仓储、运输、贸易、加工于一体的粮食中转储运中心,吸引中储粮、中粮等众多粮食上下游企业合作,联合搭建覆盖“北上东三省、南下云贵川”的“新粮脉”。临沂至东三省及内蒙古等粮食产地的铁路运输专线,每吨运输费用(干线运输、末端短倒)较公路运输节省约50元,累计为上下游客户降低成本2500万元。二是推动冷链物流与鲜活农产品“双向”奔赴。针对本地零散冷库容量小、能耗高、远离运输干线等问题,为客户智能化改造一大批铁路移动冷库,通过加装智能物联控制箱、双侧感温探头、异常报警装置等方式,有效降低农产品产后损耗和滞销风险,吸引河东脱水蔬菜、蒙阴蜜桃、沂南肉鸭等特色农产品外运,极大提升农产品“出村进城”质量。三是加速产业链、加工链、服务链“三链”融合。该枢纽以粮油、建材、五金、木业及化工等产业链为纽带,与临沂东部的河东国际金属生态城、莒南粮油加工园区等七大产业集聚区开展合作,通过数字化供应链平台整合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全环节,为金锣、中化、施可丰、金正大等龙头企业提供原材料代采购及运输服务,构建“产业+物流+贸易”的集疏运延伸经营模式,促进产业链、加工链、服务链“三链”融合。


信息来源:交通强国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