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700000045046442/2021-0107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组配分类: | 政策解读 |
成文日期: | 2021-12-08 | 是否有效: | 有效 |
发布日期: | 2021-12-08 | 文号: |
多式联运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有力支撑,是调整运输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全社会物流效益的重要抓手,对交通运输业的提质增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十三五”期,我省在多式联运方面积极开拓,勇于探索,联合省直24个部门印发《贯彻交通运输部等18部门通知推动山东省多式联运发展实施方案》,组织培育4个国家级创建、33个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组织130余家企业、协会、科研机构成立了全省多式联运发展企业联盟,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制定印发《山东省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试点方案》,形成了一批全国知名的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和“一单制”试点典型案例。为进一步推进多式联运提质增效,持续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支撑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指导“十四五”期全省多式联运发展,制订本规划。本《规划》是我省第一部多式联运发展专项规划,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省级层面多式联运发展专项规划。
“十三五”时期,我省多式联运快速发展,在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市场环境等方面不断优化,为物流降本增效、服务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式联运通道节点网络不断完善。连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辐射全球经济圈的多式联运通道初步构建。向东建立中日韩、美洲陆海联运通道,向西建立贯通中亚、欧洲等区域公铁、海铁联运通道,向北建立中蒙俄公铁联运通道,向南建立东南亚至澳新公铁、海铁联运通道。物流枢纽建设成效初显,拥有济南商贸服务型,青岛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商贸服务型,临沂商贸服务型等国家物流枢纽。建成运营规模化多式联运物流园区20个,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初具规模。
多式联运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多式联运规模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青岛港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2020年全省中欧班列双向开行数量达1506列,年均增长52.4%。多式联运模式不断优化创新,形成“胶黄小运转”、“中韩陆海联运”、“齐鲁号欧亚班列”、“鲁辽滚装运输”、“枣庄内陆港陆海联动”、“卡车航班”等具有山东特色的多式联运发展模式。
多式联运市场环境不断优化。合作机制不断创新,全省130余家多式联运企业(协会),成立“山东省多式联运发展企业联盟”,有效推动多式联运经营人发展。出台《贯彻交通运输部等18部门通知推动我省多式联运发展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持续深化行政许可便利化等各项改革举措,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十四五”时期,我省交通运输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国内新形势为多式联运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结合山东自贸试验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相继获批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畅通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发展机遇,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综合物流枢纽和多式联运中心建设,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通过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大力发展港口铁水联运,多式联运技术装备升级等,推进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碳。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为导向,加快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打造衔接顺畅、经济高效、绿色低碳的多式联运体系,为山东交通强省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强力支撑。
《规划》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引领、集约高效,资源整合、绿色低碳,完善标准、开放共享的基本原则,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设施完善、设备先进、衔接联动、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全省通道联运效率、仓配协同效用和供应链集成运作能力显著增强,多式联运网络覆盖深度、转换衔接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标准规范、信息互联共享进一步优化,有效支撑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交通强省建设。
《规划》从建立多式联运节点体系、打通多式联运末端网络、提升多式联运服务能力、优化多式联运发展环境四方面提出发展任务。
建立多式联运节点体系。《规划》提出构建衔接联动的多式联运枢纽节点网络,打造和培育济南、青岛、烟台、潍坊、临沂、菏泽、泰安、威海、日照、德州等10个多式联运中心,建成40个综合货运枢纽。
打通多式联运末端网络。《规划》提出在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基础上,完善多式联运大通道,打通多式联运集疏运末端网络。推动港口、重点物流园区、工矿企业等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沿海、内河主要港口集装箱、大宗干散货规模化港区铁路直通,推进大型工矿企业、物流园区、港口疏港铁路专用线逐步完善,打通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十四五”期加快董家口港区至沂水疏港铁路、潍坊港疏港铁路、日照岚山港疏港高速、潍坊港疏港高速等疏港铁路、疏港公路建设。到2025年,沿海港口集装箱铁路集疏港比例达到8%。
提升多式联运服务能力。《规划》提出创新推广多式联运组织模式。大力发展公铁联运、铁水联运、公水联运、陆空联运、空铁联运、河海联运,打造济南、青岛、临沂班列集结中心。打造“胶黄小运转”、“沿黄陆港通”、齐鲁号“日韩快线”、“鲁欧快线”“上合快线”等多式联运山东品牌。提升装备设备技术水平,开展专业化联运设备推广应用。推广应用铁路专用平车、循环甩挂式平板拖车、升降式商品车卸车平台等专业化装备和配套机具。推广35吨敞顶箱、内陆集装箱(系列2集装箱)、陆空联运标准集装器、多式联运交换箱等标准化运载单元应用。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装备。推动多式联运与制造业、商贸、金融、跨境电商等融合发展,开展齐鲁号欧亚班列“班列+贸易”业务,探索“以运带贸、运贸一体”的发展模式,探索提单物权化等,不断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水平。
优化多式联运发展环境。《规划》提出优化多式联运制度环境,建设多式联运统计评估机制。推进建立多式联运专项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指标、口径,探索建立重点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多式联运货运量等统计指标体系。统一多式联运服务标准规范,在运作规则、操作标准、技术标准、信息系统、单证、管理制度等方面开展地方标准研究。推动网络货运规范化发展,加快推进省级网络货运监测系统建设,探索开展网络货运企业分级分类评估。培育多式联运市场主体,培育壮大一批在管理、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的多式联运企业,到2025年培育3至5家骨干多式联运经营人。发挥企业联盟和行业协会作用,参与拟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标准规范等,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多式联运智能化发展,加强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青岛港等新一代自动化码头、堆场建设改造。鼓励联盟企业间、重点港口与海关搭建多式联运信息化平台。全面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统一多式联运“一单制”标准规范,建立多式联运信息共享机制。
《规划》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强化政策资金扶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四项保障措施。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多式联运发展规划》的通知
分享到: |
| ||
| ||
| ||
| ||
|